【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初秋的青海,山峦的色彩渐渐丰富。沿黄河岸行驶,我们来到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一走进村子,笔直宽阔的柏油路,路边开满了格桑花,热闹非常的水上游乐码头,悠闲安逸的文化休闲广场,一排排独具特色的藏式院落,种种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那是金色太阳的恩情,犹如南瞻部洲的珍宝……”一处农家乐里,老板娘闹尖措欢快地唱起了藏族歌曲。“只要来客人,我都会唱,希望我的歌声能让游客记住,下次还来我家吃饭。”闹尖措高兴地对记者说。
住新房,当老板,每天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喜迎八方游客。几年前,这样的日子闹尖措连想都不敢想。“以前住在山上,用水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一家六口人就靠种小麦、土豆维持生计。如今搬下山来,开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全家收入有八万多元。”提起生活的可喜变化,闹尖措笑得合不拢嘴。
因地处交通不便的浅脑山区,自然条件恶劣,2017年,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946人,搬到了现在的移民安置点。但究竟如何能“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呢?
德吉村依托黄河水利风景和交通便利等优势,打造了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如今搬下来的农牧民全都吃上了旅游饭。“除了开农家乐、经营特色小吃,我们还结合生态管护、旅游开发、产业扶持等领域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解决了352人的就业,群众真正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德吉村第一书记洛加才让说。
2018年10月,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德吉村名列其中。
曾经是黄河岸边一块贫瘠的土地,曾经是偏远草场饱含艰辛的牧人,如今易地搬迁,让荒山变成了绿洲,让梦想照进了现实,更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德吉”在藏语中意为“幸福”,如今德吉村的村民们正以党的扶贫政策优势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双擎”驱动,笃定前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