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9日 星期六

    深山“水兵”的深蓝壮歌

    ——记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南北山分队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刘 辉 葛凯悦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9日 07版)

        【奋斗强军】

        湘西山区,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海军参谋部某保障大队南北山分队,便扎根于此处两座南北相对的大山之间,被誉为深山“水兵”。50年来,一代代“南北山人”,继承弘扬“南北山精神”,用坚守和实干在大山深处传唱着一曲向海图强的深蓝壮歌。

    南北山的战士个个心向党

        “杨力,现任命你为南山班的第13任班长。”“感谢组织信任,我愿意将青春奉献大山之巅,续写前辈荣光。”铁血男儿的铮铮誓言响彻山间。

        初夏时节,一场重温红色记忆的教育活动在南北山分队所在部队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是驻地环境恶劣,越是常年面对高强度工作挑战,越要把思想引领抓紧抓实抓到官兵心坎里。”该部队政治工作处主任李俊说。每年,这个部队都要组织开展多项教育活动,用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凝心聚魂。

        历史回溯到1969年,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超级大国在通信技术上的封锁,党中央下发了海军通信台站的建设计划。一纸令下,100多名有志青年来到湘西偏远山区,他们开山凿洞、建房铺路、搭线架塔……经过艰苦奋斗,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整个工程共牺牲44人,受伤200余人,但官兵无一人退缩。

        一代又一代的官兵置身于南北山上,用行动传承“南北山精神”,涌现出海军先进科技干部标兵丁德立、全国三八红旗手杨庆云、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刘纪义、全军优秀士官邱宏伟、“舍己救人爱民模范”梅雄等先进人物。

    南北山的密林处处是战场

        南北山分队所在部队荣誉室位于南北山高处,只有通过艰难的攀登才能抵达,里面的奖章证书显得格外耀眼。“这是官兵拿青春‘蹚出来’的誓言书,拿生命‘拼出来’的战斗力。”讲解员徐宗强向记者讲起荣誉背后的故事。

        2008年1月,湘西地区发生特大冰雪灾害。通信天线联通远海大洋,几千米的天线设备和30多公里输电线路,无论哪里出了故障,后果都不堪设想。巡线官兵顶着风雪出发,一深一浅摸索前进。

        “某点天线积冰过厚,从支撑塔上跳槽。”官兵们顾不上跌落悬崖和触电的危险,顶着风雪徒手爬上数十米高的铁塔,用双手合力将天线扳回线槽,避免了一次特大通信事故。

        春有雷暴、夏有洪水、秋有山火、冬有冰冻,部队官兵充分利用南北山特点,开展“高压低压主接线抢通训练”“接地井电弧应急处理训练”。“故障”“危情”频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官兵在复杂环境下接受近乎实战的考验。

    南北山的水土寸寸是故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写给友人的词,道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在深山老林谋事创业,前提是扎根,关键是心安。

        “我是当海军打仗的,不是来当‘山顶洞人’的。”这是战士王红军进入部队的第一句话。没有大海,只有无尽的群山,王红军感到失落和失望。

        “当你读懂了南北山,你就真正地读懂了自己。”初到部队,王红军对班长的话似懂非懂。但当他一年重复走一条山路累计1300多千米,重复爬一座杆塔累计2000多米时,他读懂了这座大山。

        23年时光,8000多个日夜,王红军像一棵树深深扎根在南北山,守住了寂寞和清贫,他潜心手绘装备6000多张图稿,记录研究10万余字笔记,连续多年夺得专业比武第一。

        “左是山、右是山,身在深山,何时出山?恋着山、爱着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南北山分队这群深山“水兵”,就是这样以山为家,胸怀大洋,服务保障着航行在远海大洋的战舰。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刘 辉 葛凯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