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同光晶体:自主创新助力新基建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张 洁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8日 12版)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企业一线见闻】

        9月15日,记者走进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办公楼,该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正在紧张筹备。

        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建设领域中,使用碳化硅单晶作衬底生产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能够量产碳化硅单晶的高新技术企业,同光晶体面对疫情冲击,产能不降反升,生产动能强劲。

        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从哪儿来?用公司董事长郑清超的话说,一方面源自企业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另一方面源于政府部门关键时刻拉一把。

        郑清超介绍,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生产,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关键岗位采取轮班制,鼓励大家在厂区吃住,并联系定点物资配送公司配送生活物资,食宿全免,每人每天还增加一百元补助。

        除了员工问题,供应链断裂也是掣肘不少企业迟迟不能复产的一大难题。此时,同光晶体提前建立的原材料储备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储备满足3个月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做法,让企业吃了“定心丸”。

        1至3月份,同光晶体实现逐月产能翻倍提升,5月份月产量突破千片。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同光晶体也一度感到力不从心。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由区内辖属电谷担保公司直接为企业办理2500万元委托贷款,协调银行进行发放。税务部门也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及时为企业退税1400多万元。

        走进碳化硅单晶生产车间,一排排生长炉整齐排列,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炉腔发出柔和的橘红色光亮,一块块碳化硅晶体在静静生长。一张薄薄的晶片在炉里能生长成3厘米左右厚度的碳化硅晶体,经加工变成碳化硅单晶衬底,用于制作芯片。

        “这些设备都是由我们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再交由设备厂家按照技术标准定制。”看着身旁的单晶体生长炉,总工程师杨昆颇为自豪,“生产直径4~6英寸碳化硅单晶,质量可媲美欧美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晶片的市场空白。”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也代表着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同光晶体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6月份,月供货量达到2000片。截至目前,公司2020年度已实现销售收入过亿。

        “碳化硅单晶作为关键芯片材料,应用涵盖了新基建覆盖的七大领域,未来几年具有巨大市场空间。企业将努力打造全球主要碳化硅单晶衬底生产商,引领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发展。”郑清超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张 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