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

    构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新型国家科技治理体系

    作者:蔺 洁 陈凯华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16版)

        新华社发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战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成为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防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路径,并将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我国在科技资源的配置模式、科技活动的组织模式和科研人员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优化升级,加快形成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

    解决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正在深刻影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过程和方向,我国创新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发展。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有利于我们聚焦重点、难点,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快速取得突破。

        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研究是实现“四个面向”的必然要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研究是新时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方向,不仅需要科技研究实现科技和经济相结合,也需要科技研究实现国家和人民相结合。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有利于聚焦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实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根本目的。

        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研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拿来主义”导向的科技发展不可能形成强大的自有原创能力,不能解决自身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研究更容易催生和促进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这类研究以解决关系国家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为目标,形成高质量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

        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研究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必然要求。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们仍然面临重大的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更加强调研究的战略目标导向,有利于精准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在若干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而逐步破解技术封锁,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科技研究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的科技资源配置仍存在资助分散化、碎片化问题,难以产生强大的集聚效能。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一方面,通过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的宏观统筹,可以使国家财力更多地集中在打基础、攻关键、利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上。另一方面,通过改革科技决策体制机制,可以形成由“项目支持”向“团队支持”的转变,从投入、人才等方面稳定支持和保障一批科研队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面向科技创新全链条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和协同推进

        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科技问题出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研究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系统性的科技治理体系。特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是建立面向需求和问题的重大科技项目选题机制。第一,从“四个导向”出发凝练科学技术问题,着眼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坚持“应用需求明确、技术突破明显”,强调出新思想、新概念,敏锐把握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创新科技。第二,强化政府在重大科技问题和任务凝练中的决策支撑作用,加强自上而下重大科技项目的统筹布局,使战略需求导向的研究项目源于需求又不囿于需求,挖掘背后需要解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第三,培育和稳定一批具备专业领域知识的人才队伍,提升其在研究需求凝练、优先领域选择、技术方向确定方面的专业能力,弱化依赖同行评议的不足,使得关系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

        二是强化技术预见对技术领域前瞻布局的支撑。第一,加强技术预见方法与实践研究,综合考虑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发展愿景,通过技术预见研究细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有效识别科技创新战略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技术清单,筛选当前和未来符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研究领域,遴选技术集群。第二,强化国家科技规划和布局中对技术预见方法的应用,在筛选技术集群的基础上,开展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路线图研制,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战略指导,为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三是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系统化组织实施。第一,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方式,将“自上而下”的宏观决策部署与“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相结合,有效衔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加强我国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战略高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第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强调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强化科技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总体管理,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的协同创新能力,以集成性、系统性成果作为重大科技项目的考核方向,避免出现系统性项目碎片化。

        四是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第一,发挥我国资源动员能力强的体制优势,也发挥市场规模大、发展机会多的市场优势,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克服科技资源配置低效、分散、重复的弊端,加强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第二,在事关国家发展长远、全局和安全的空天海洋、信息网络、人工智能、能源资源、智能制造、卫生健康等战略必争领域,加快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第三,建立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清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任务布局,集成优势创新资源开展攻关。

        五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第一,从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需求出发,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依托实验室实施面向重大需求和问题的重大科技项目,整合和优化优质科技资源,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第二,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兴交叉前沿领域,探索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的体制机制,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提出者和承担者。第三,高标准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构成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强前沿引领技术系统发展能力建设。

        六是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第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科技活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快建立符合科技活动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加强科研主力军的培养。第二,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问题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对人才的支持由“支持项目”向“支持团队”转变,使科研团队逐步形成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自有能力。第三,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科研人员评价和奖励制度,以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能力为标准,强调长期考核和稳定资助,杜绝多头拿项目,分散精力,坚持“能者上,劣者下,庸者让”原则,给人才以用武之地。

        (作者:蔺洁,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凯华,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