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

    百余件古籍修复成果亮相国图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雪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09版)

        本报讯(记者陈雪)9月1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该展览为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展出了珍贵古籍修复成果及修复竞赛作品共103册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指出,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范围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古籍修复作品。此次展览在汇集参赛作品的同时,还展出了《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珍贵古籍修复作品,是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参观古籍修复展,看书的“名气”,更要看修复人员的“技艺”。

        在国家图书馆展厅里,云南省图书馆杨敏仙修复的彝文古籍《历算书》引来众多观众驻足。图片展示了修复前的《历算书》:虫蛀、断裂、扭曲成团,文字已无法辨识。而展厅里修复后的《历算书》,完整成册、布面干净、文字清晰,与修复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书”。

        为引导大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宣传古籍保护理念,展览在展出修复成果的同时,还展出了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通过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

        这次展览,也让古籍修复人群走进了大众视野。据了解,“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分重视古籍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培养,在全国建立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依托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等平台,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使修复人员从不足百人发展壮大至千人。目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全国附设传习所已达32家,传习导师28位,收徒241人,先后开展了《天禄琳琅》、西夏文献、唐宋佛经、《古今图书集成》、纳格拉洞藏文佛经等修复专项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国古籍修复室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抢救修复古籍总量达到360万叶,古籍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