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仓库里搭建成抗体检测平台

    ——记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鹏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邵龙飞 庄颖娜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03版)

        【奋斗强军·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2020年4月16日,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鹏,在离别战疫81天的武汉那一刻,发了一条朋友圈:“武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再见,武汉!”

        武汉战疫81天,是张晓鹏军旅岁月乃至整个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与新冠病毒零距离搏斗,使他有了一名战士“真刀真枪上战场”的感觉。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正在河南老家休假的张晓鹏接到单位电话:“我们要去武汉支援,能不能赶回来?”“马上赶回来!”告别年迈的双亲,凌晨两点半,张晓鹏带着妻女开车赶往北京。

        一到武汉,张晓鹏和军事医学专家组的战友们,开始争分夺秒地做检测和搞科研,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地升级优化诊断平台,为临床救治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问题。

        军事医学专家组刚抵达武汉时,整个武汉市的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专家组用了一天时间,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迅速搭建了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张晓鹏和战友们分成两个组,进行不间断检测工作。为了尽早获知结果,张晓鹏和战友们在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

        在对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专家组发现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如何才能有效检测新冠病毒感染?领导把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张晓鹏。为此,张晓鹏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每天凌晨完成例行的核酸检测任务后,他便脱下防护服,穿上白大褂,从一个帐篷实验室钻进另一间“实验室”——存放物资仓库里的一个角落。由于条件不具备,张晓鹏就跪在泡沫板上,几乎用一种趴着的姿态调试仪器设备,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专家组借助张晓鹏搭建的这一平台,帮助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等多家医院进行了血液样本筛查,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离开武汉时,几十台大型设备、上百项物资种类,张晓鹏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张章说。

        对张晓鹏来说,81天武汉战疫是结束,也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疫情开始前,张晓鹏和战友们一直在做一个科研项目,而这个项目他们已经做了17年。回到北京,在那座简朴的研究所里,张晓鹏和战友们又开启了新一轮“战斗”: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到底是什么?技术平台如何加强模块化程度?如果再发生类似的疫情,有没有更高效的技术手段……

        “疫情一日不除,战斗一刻不息。”张晓鹏说。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邵龙飞 庄颖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