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见证我国境内首张银行卡的诞生

    作者:周炳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9日 02版)

      【经济特区辉煌40年·亲历变化】 

        1985年,我国境内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在珠海问世。我现在都记得,那张卡左上方是古钱币图案,下半部分是珠海渔女。当时银行卡一问世,影响很强烈。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这张银行卡的诞生,是跟我的一次香港探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1978年正式进入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前身单位——中国银行拱北办事处工作。1984年,我到香港探亲,哥哥带着我到处逛商场买东西,逛了一圈,东西到手,我却没看到哥哥付现金。

        当时,我特别奇怪,就问:“哥,香港买东西可以不给钱吗?”哥哥听完乐了:“你没看见我刷卡了吗?刷卡之后我们会去与银行结账的。”随后我又跟着哥哥来到一台机器前,把一张卡片插进去,摁几个键之后,里面像变魔术似的出来了钞票。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银行卡”这个名词,当时,哥哥又给我讲了银行卡的方便和好处。我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新东西,但在银行工作的经验,让我知道这些业务的市场前景。我把香港银行卡的申请表格和有关资料全部带回珠海,并向当时的行长顾广提出,珠海也可以搞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领导听了汇报非常感兴趣,当即拍板同意,让我们出一个方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很快,珠海分行就成立了银行卡筹备小组。大家集思广益,关于卡片的图案还设计了好几种样板。经研究后最终决定,使用左上方为春秋战国时的布币标识,上方印有小篆体“中国银行”字样的红色面板的设计方案。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成立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同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就正式发行了我国境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

        不久,我们推出第一张银行卡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珠海市民很好奇。当时中银卡支持取现和刷卡消费,并允许一定额度内的透支。

        中银卡分银卡和金卡两种,客户只要在中行存款300元以上,填一份表,由单位盖章,就可以办理一张银卡,该卡可透支300元;而存款1000元以上则可以办理金卡,可透支1000元。当时,珠海特区普通职工一般月收入只有不到300元,而且,那时境内没有POS机,商家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银卡的发行,绝对称得上是“创举”。

        因为刷卡消费避免了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不安全性,我记得中银卡一推出就受到了不少企业家的欢迎。

        银行卡有了,但与银行卡使用相配套的设施与渠道还未形成。我和同事们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安装ATM机等相关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没有生产ATM机的厂家,银行毅然决定从境外订购整机在辖区内安装。当珠海第一台ATM机安装好以后,很快就轰动珠三角。

        中银卡是珠海特区“敢为天下先”的一座业界“丰碑”,这张银行卡后来被业界定义为“准贷记卡”,“先存钱后消费”的理念也从那时起被带入珠海人的生活中。

        我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工作的30多年里,亲历和见证着这个城市金融业的锐意创新、先行先试——从境内第一张银行卡,到第一台ATM机,再到珠海第一个通存通兑、第一个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这一个个“第一”,凭的是珠海银行人十足的勇气和卓越的前瞻眼光。现在想起这些,想起过去这些年,还是像当初一样的自豪,一样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周炳志 本报记者王忠耀、吴春燕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