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7日 星期四

    挖掘和用好中国丰富实践这座“富矿”

    作者:蔡昉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7日 07版)

        【参会发言专家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

        “一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讲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蔡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并对从事理论和政策工作的研究者提出殷切希望。作为经济学家,我既受到极大鼓舞,也深感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结合自己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经历,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创新工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等相关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领域的研究者,大大获益于这座“富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发展、社会分层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研究等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对党和国家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生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学术研究。其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我的研究涉足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等领域。新时代面临着新课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理论创新的新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才能做到理论创新,并且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进行理论思考,继承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借鉴国外理论的合理成分;更要走出书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了更好践行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重大国情调研项目,在主题和问题方面与理论创新项目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问题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提出的任务要求,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有机联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形成理论创新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越是先进和科学,越能为履行党和国家思想库的职能提供支撑。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世界、读懂中国已经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时空坐标系。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的,同时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从事理论和政策工作的研究者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国际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齐全的优势,我们将通过团队攻关和跨学科合作,努力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新中国建设经验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智慧,传播中国方案。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