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讲述人:和记黄埔医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药学部门负责人 吴振平
2008年,我从美国归国,加入位于浦东张江高新科技园区的和记黄埔医药有限公司。回国前,我有个心愿:入职中国企业,研发一款新药。来到张江“药谷”,我的梦想变为现实,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抗癌靶向药——呋喹替尼胶囊于2018年获批上市。
新药研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多亏政府雪中送炭,帮助我们闯关夺隘。
先说资金这一关。资金有限,要分配到临床试验、新药研发、药厂建设等方面,肯定会捉襟见肘。幸运的是,正赶上国家出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我们公司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试点范围的创新药企业享受了政策福利,研发可以与生产分离,公司将药品生产外包给专业工厂,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科技研发。
还有人才这一关。如何引才、育才、留才,对于新药研发公司十分关键。浦东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很多海外朋友都陆续来此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很强,能够设身处地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求,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比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办公空间急需拓展,政府很快为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建设用地。
回首这十多年,浦东科技创新的发展之快令人难忘。2008年,我所在的药学研究部门从零起步,如今已有100多人;公司最初只承担两三个研究项目,目前已有10多个项目进入40多个临床试验;十多年前,这里研制创新药的企业并不多,如今已有成百上千个新药研发公司发展起来。政府很重视政策法规的改革、调整,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企业交流营建良好氛围。可以说,浦东是一块非常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福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我感到,上海尤其是浦东在探索落实创新制度方面,可以为全国提供示范;企业研发的高新技术也可为更广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经验;这里人才密度高,所释放的人才红利可以辐射全国,为二三线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曹继军、颜维琦、李晓、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