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

    做中国自己的质谱仪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王忠耀 本报通讯员 申 卉、方 晴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0日 05版)

        【实践者风采】

        在广州经济开发区,有一家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6年来,一直默默从事现代科研最重要基础工具之一的质谱仪的研发生产。带领这家企业填补我国在高精尖科技产业巨大空白甚至让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走出国门的,是公司创始人周振。在周振的人生里,只有一个人生信条:做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器。

        故事开始于1990年。当时,在厦门大学科学仪器工程专业读大三的周振,开始接触到质谱仪,但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

        质谱仪用于观测“看不见的世界”,是现代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据统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环境、药物、食品和国家安全等60%以上的领域,都涉及使用质谱仪进行监测检测。但国内使用的质谱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达到上百亿元。

        在厦门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1998年周振赴德国吉森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继续向高精尖的质谱仪器研发前进。2004年他携家带口,打包了一箱资料、一箱价值10万元的零件以及10万元存款,从美国来到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仪器公司——禾信仪器。

        质谱仪研发的难度超乎想象,这条光荣的荆棘路,周振和他的团队走了整整8年。最困难时,公司账上只剩下2万元,一度陷入困境。“一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没日没夜搞研发。”周振用这句话描述创业期迈过的“坎”。直到2009年,公司的资金压力才慢慢缓和。

        2010年,周振团队研发推出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应用于环境监测,1个小时内就能精确地捕捉到空气中PM2.5的污染源。如今,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已在100座城市应用,监测空气中的PM2.5污染源。同时,这台质谱仪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多个盛会中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望走过的16年创业路,周振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梦想已照亮了现实。但周振心里清楚,质谱仪行业注定是一个“慢行业”。“企业这么多款产品,每研发一款的周期最快都是七年。多学科高度合成、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不能短时间快速产生利润,也注定创业者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周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值是“十年磨一剑”,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未来靠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推动国内质谱仪器行业良性发展。

        在广州经济开发区,有一家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6年来,一直默默从事现代科研最重要基础工具之一的质谱仪的研发生产。带领这家企业填补我国在高精尖科技产业巨大空白甚至让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走出国门的,是公司创始人周振。在周振的人生里,只有一个人生信条:做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器。

        故事开始于1990年。当时,在厦门大学科学仪器工程专业读大三的周振,开始接触到质谱仪,但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

        质谱仪用于观测“看不见的世界”,是现代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据统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环境、药物、食品和国家安全等60%以上的领域,都涉及使用质谱仪进行监测检测。但国内使用的质谱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达到上百亿元。

        在厦门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1998年周振赴德国吉森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继续向高精尖的质谱仪器研发前进。2004年他携家带口,打包了一箱资料、一箱价值10万元的零件以及10万元存款,从美国来到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仪器公司——禾信仪器。

        质谱仪研发的难度超乎想象,这条光荣的荆棘路,周振和他的团队走了整整8年。最困难时,公司账上只剩下2万元,一度陷入困境。“一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没日没夜搞研发。”周振用这句话描述创业期迈过的“坎”。直到2009年,公司的资金压力才慢慢缓和。

        2010年,周振团队研发推出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应用于环境监测,1个小时内就能精确地捕捉到空气中PM2.5的污染源。如今,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已在100座城市应用,监测空气中的PM2.5污染源。同时,这台质谱仪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多个盛会中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望走过的16年创业路,周振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的梦想已照亮了现实。但周振心里清楚,质谱仪行业注定是一个“慢行业”。“企业这么多款产品,每研发一款的周期最快都是七年。多学科高度合成、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不能短时间快速产生利润,也注定创业者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周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值是“十年磨一剑”,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未来靠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推动国内质谱仪器行业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吴春燕、王忠耀 本报通讯员 申 卉、方 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