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中,顶尖人才占比已近15%,青年领军人才占比超过12%。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深化改革,多措并举落实导师责任。
施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学科特点,逐步落实博士生培养经费共担机制,将研究生招生名额向学术活跃度高、学生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倾斜;加强导师考评,形成规范合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取消“博导”称谓,强化岗位意识;评聘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
依据培养目标施行分类选聘。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重在考察学术活跃度、学术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重在考察行业背景、实践经验,部分学科试点把具有多年行业经历作为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条件。
因材施教,采用双导师制实施联合培养。上海交通大学每年遴选100名品学兼优直博生进入致远荣誉计划,为其配备由校内高层次人才与海内外名师组成的导师组,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扩大交叉学科平台培养博士生的规模,由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争取与国内三十余家行业集团、重点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聘请百余位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指导工程博士生,联合攻关国家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
(本报记者柴如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