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7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作者:白宽犁 吴 刚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提出了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支撑,必须狠抓落实,率先抓出成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陕西工业体系完整,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是陕西重要的经济支撑,但陕西工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有限,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排名较为落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化。在产业升级中根据产业链各环节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匹配,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并进,着力打造高端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与储能、节能环保、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万亿级创新产业集群。二是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力推进科技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拓展科技产业应用场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要推动产业与科技无缝对接、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要大力培育高能级市场主体。推进实施“个转企”工程,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抓住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经济、无接触经济等新业态,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发展契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培育发展线上经济、分享经济、定制经济等新兴产业主体。二是要加大传统市场主体数字化改造。抢抓国家“新基建”布局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加工贸易等传统市场主体数字化改造,培育发展网信安全、区块链等新主体,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是要精准施策,力保市场主体。扎实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举措,短期纾困与中长期保障需求相结合,降费减税、畅通产业循环,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从战略高度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的新趋势,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是要提升产业省内配套率。支持引导各市区设立支柱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加大培育本地“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强化对产业链核心资源与要素的把控能力。二是要推进实施稳链强链补链战略。巩固提升汽车制造、先进装备、集成电路、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区域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联动,培育更多“冠军级”企业群体。三是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联动协同。建立和完善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原材料加工、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四是要积极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加大“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带动社会力量投入,以有效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以境外合作园区为支撑,对接重点国家和区域,持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的环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一是要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修改和完善营商环境条例,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营造爱商护商良好氛围,让企业安心聚力发展。二是要强化区域联动协同机制。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建立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联动机制。三是要创新财政金融供给机制。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提升产业引导基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银政企对接,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四是要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推进建设新经济业态规划、标准、政策及法律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弹性监管和智能监管等。

        (作者:白宽犁、吴 刚,分别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