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7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作者:张贵孝 张航智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06版)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田园风光。新华社发

        工人在位于陕西咸阳的冠捷科技公司工作。新华社发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这是做好新时代陕西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以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具体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真抓实干,努力奋斗。

        全面把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一总体目标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陕西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五项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西调研考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既一以贯之,又有深化拓展,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陕西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更高要求,饱含着对陕西发展的殷切期望。这一新目标新定位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指向鲜明,极具战略前瞻性、方向引领性。“奋力”,提醒陕西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为之付出巨大、艰苦、长期努力,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要求陕西着眼新征程,对照新目标新定位,把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和五项要求作为全省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勇立潮头、争当新时代弄潮儿。“追赶超越”,就是要对标先进、精准发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方面加快行动。“新篇章”,意味着陕西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境界,努力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

        推进追赶超越和落实“五个扎实”有了新气象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西调研考察时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5年来,陕西认真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富有成效,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有了新气象新变化。一是经济总量排名位次前移。陕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17689.9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5793.17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从46929元增加到66649元,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二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陕西贫困人口由2011年年底的592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40%下降到0.75%,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三是民生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366元增加到360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32元增加到12326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9.2%。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陕西全省上下坚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持续复苏态势。上半年,陕西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积极因素逐步增多。上半年,陕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4.92亿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夏粮喜获丰收,上半年,陕西夏粮总产量453.5万吨,同比增长7.9%;工业生产恢复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较一季度回升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较一季度回升16.6个百分点,增速自一季度以来持续回升。货物进出口增长加快,上半年,陕西进出口总额1796.11亿元,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几个月来陕西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压力测试”,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陕西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突出创新驱动这个第一动力。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坚持以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互享为突破口,深化军民、部省、央地融合,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创新与在陕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全面提高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支柱产业的创新供给能力。二是加强原始创新,强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重点产业创新链。三是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陕九条”等创新政策。重点是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面对这一要求,需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一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抓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二是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和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持续增强辐射集散功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三是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就要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增强陕西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扩大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扛起生态环保这个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落实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守护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保护好黄河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加大白于山区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严重区等生态修复力度,加强以引汉济渭等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夯实民生保障这个执政基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围绕剩余18.34万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全面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健全完善多元就业扶贫格局,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广“扶志六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健全巩固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防止各种外因导致的返贫。二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保基本、兜底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坚持从严治党这个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征程中,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领导干部要把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三是以“实”为基改进作风。领导干部要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下足“实”字绣花功,实实在在干事创业。

        (作者:张贵孝、张航智,分别系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教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