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对陕西作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指示,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这为陕西在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陕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下大气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持续发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经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 “三个经济”
结构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几年前,陕西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还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煤主沉浮”的格局没有得到彻底改观;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陕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突破点也在结构。有专家指出,陕西产业结构低端化状况不改变,经济整体素质、效益、竞争力、可持续性就永远难以改观。
那么,如何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中蹚出一条既有质又有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0号楼,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快激光装备进行部件加工。“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记者,研究员杨小君指着墙上的大字,道出了陕西100多万名科研人员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们,要坚持自主研发、自力更生,解决那些‘要不来的’核心技术!”
搬运、加工、测量……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铝合金变速器壳体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上,橘黄色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转动机械臂,娴熟地完成各项作业。复工复产以来,近200台工业机器人与50条智能化生产线24小时同频共舞,3月份变速器产销就突破10万台,产能与去年同期持平。作为我国知名的高品质汽车传动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法士特的复产达产,“唤醒”了产业链中上游的大小供应商。
车辆无人驾驶却精准完成转弯、停车等一系列动作……2019年11月17日,第十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西安交通大学的“先锋号”无人驾驶智能车一鸣惊人,勇夺第一。以“先锋号”智能车为代表,近年来,陕西在机器学习、图形识别、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近30个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各类创新平台纷纷落地;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各类科技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单晶硅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第一,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制造新名片。
牢记嘱托,直面挑战,主动变革,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陕西充分利用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新支柱产业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航空航天产业聚集了全国30%的研制生产能力。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陕西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动力。近年来,陕西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逐步形成。而今,陕西各区域优势正在转化为以产业为支撑的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密织交通 “一带一路”坐标清晰
4月9日9时25分,由曼谷飞来的全货机搭载着榴梿、山竹、菠萝等10余吨货物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个半小时后,7吨榴梿被装载到中转至杭州、广州的全货机以及北京航线腹舱上,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陕西紧抓机遇,进一步织密航空网络,将对外开放的“触角”推进至中亚、中东欧、非洲和南亚地区,构建起联通世界的航空大通道。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至迪拜、里斯本、伊斯坦布尔等19条直达客运航线,国际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
如今,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越来越多,国际及港澳台航线累计达88条,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旅游城市。其中,通达“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3个城市,“一带一路”国家的覆盖率超过30%。
同时,2013年11月以来,西安先后开通至中亚五国、德国、波兰、匈牙利、伊朗及阿富汗、芬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13条国际班列线路,货品遍布“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
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不仅满足了三秦老百姓采购需求,还吸引了更多资源向陕西聚集。“现在‘长安号’不仅运货,还开始挑货。符合陕西产业发展需求、距离近、货值大的货,我们优先选择。”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说,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货源汇聚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西安港正在成为全国重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散中心。
如今,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坐标越发清晰:织密交通网,服务“一带一路”,陕西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速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铁路和航空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地位不断提升,陕西加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融入全球分工体系。2019年,陕西实现引进内外资分别增长10.4%和12.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49.1%,开放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脚步更加坚实。
内联外畅 “三个经济”动力强劲
陕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部位,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陕西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西安、宝鸡、延安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一个“米”字形高铁网,正在三秦大地加速铺开。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陕西正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从今年7月1日起,中欧班列公共班列(西安)常态化开行两条线路,每天共开行4班,2去2回,全程运行时间稳定,西安的门户、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运送货物总重130.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重载率、货运量、开行量稳居全国前列。在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高质量开行排名中,今年“长安号”连续6个月居全国第一位。
开放的枢纽,让陕西与世界的融合更紧更密——以西安为中心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机场第七位、货邮吞吐量增速持续位列全国十大机场第一。
奶制品、巧克力、杯子……2019年4月8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公共仓,码放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口商品。当日,空港新城完成陕西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2019年,空港新城累计完成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货值1439.8万元,占陕西保税备货业务的74.1%。
依托西咸空港、西安国际港务区等综合保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等对外开放门户平台,陕西省“平台+贸易+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开放的门户,让陕西筑起对外开放新高地——三星储存芯片等一批千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投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平台六体系”初步建立,3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7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投资设立121家外资企业。
繁忙的内陆港口、奔驰的国际班列,是陕西开放发展的最好见证。正如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指出的那样,今日之陕西正在大力推动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陕西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融合,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三个经济”活力日益彰显。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