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世界级的养护,只为世界级的大桥

    讲述人: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金权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7日 07版)

        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观测杭州湾大桥主塔。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杭州湾是浩瀚东海中一个喇叭形海湾,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也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潮差大、流速快,海风、海水腐蚀性强,在这样的海湾上修建跨海大桥,难度不言而喻,但中国做到了。

        历时4年多,经历了19次台风、浅层气、天文大潮的考验,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通车运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至今仍被列入世界12大奇迹桥梁。

        2009年1月1日开始,大桥正式交由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独立运管。养护工作采用完全市场化、专业化的承包养护模式,将所有养护项目按类别分别委托专业单位负责,分项养护、总体评估。目前有300多人长期参与大桥养护工作。我从第一天起就守护着它,未敢有一丝懈怠。原因不仅在于大桥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开通后车流量大,也在于养护工作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只能在摸索中完善。

        我和伙伴们爬索塔、钻箱梁,走遍了大桥的角角落落。在全方位“体检”基础上,我们拿出了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开创了国内特大型桥梁养护中长期规划的先河,获得2013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养护规划为港珠澳大桥、舟山连岛工程、嘉绍大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提供了应用借鉴。

        我们在大桥身上应用了4套管理系统——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土建养护管理系统、平台匝道桥智能化实时监测系统和特大型桥梁智能化机电管理系统。这4套系统实现了对大桥全方位、全覆盖、智能化的数字管理,也保证了养护工作者的安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有效减少损耗即是创造财富。我们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对维修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资源增值。为此,我们编写了工作流程、养护制度,确立了一套可溯可查的技术养护档案管理制度。在这套档案里,每项工程各项内容细节都清晰可见。拿大桥主塔的螺栓来说,每一个螺栓的型号、拧上去的时间,甚至拧螺栓用了多大力量都能查到。

        今天,我们配备了20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无人机,可以发现丝一般细的裂缝,精度达到1毫米。我们还拥有在上百米高空照样“明察秋毫”的智能爬索机器人,能轻松爬上194米高的索塔,一天能爬20根斜拉索,一个星期就能把大桥所有的斜拉索检查一遍。

        大桥建成12年,我们守护了12年,交出了这样的答卷:大桥畅通、设施完好、桥面整洁、结构安全,各构件均处于良好状态;连续8年获得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12年大桥综合技术状况评定结果为一类桥;2014年在全国长大桥梁巡检中名列第一;2016年获全国首批公路养护最高荣誉——中国公路养护工程奖。

        这座桥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诸多奇迹,我们的养护技术同样也是世界级的。我们想让世界看到:在超大型工程养护上,中国人同样有着丰厚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张勇、曾毅、吴春燕、詹媛、王斯敏,通讯员 肖明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