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北京史家小学迎来了一场题为《漫谈文物与保护》的讲座。作为主讲人的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李粮企,精心挑选了上百张最富代表性的文物照片,向全校师生详细阐释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北京文博事业发展的大事小情。
全校师生大呼过瘾,五年级14班的衡亚涵、文家佑、魏森淼、许珂诚、童可佳5位同学心中更别有一番体会。
连日来,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房山区、文物管理使用单位、文博专家、新闻媒体、学校和老师竟因为这5位小学生的一个举动,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故事还得从北京市文物局收到的一封来信说起。
孩子们既认真又专业
“北京市文物局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们是史家小学五年级14班的学生,正在开展一项调查研究。我们主要推广那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
6月中旬,一封署名为北京史家小学《让冷门文化景点“燃”起来》项目组的来信,引起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的高度关注。
5位小学生组成的项目组实地踏勘了坐落在北京的袁崇焕墓祠、文天祥祠、北京空竹博物馆、时传祥纪念馆、正阳书局等10多个文保单位,最终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了北京市房山区姚广孝墓塔。
据了解,姚广孝墓塔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元末明初高僧姚广孝的葬地。墓塔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九层密檐式砖塔,通高33米。塔基为须弥座式,中间塔身,雕仿木隔扇门与假窗,相关碑文是明永乐十六年(1418)明成祖亲撰。
“看这里,第2页、第3页上的这几段话。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如果不是真下功夫调查研究,不会理解得这样深刻。”陈名杰指着学生来信,情不自禁逐字逐句读了起来。
“参观完姚广孝墓塔后,我们查阅了《真如寺僧人墓塔研究》《北京现存密檐式砖塔的砖雕装饰艺术浅析》等20余篇论文,了解了中国石塔的现状,学习了保护石塔的方法。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石塔存在一定破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石材的热胀冷缩,使其内部与表层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产生裂缝,尘埃、霉菌、溶盐、鸟类排泄物等侵蚀石头,使花纹、文字受损。二是人为原因。主要是有些游客不爱惜文物,乱刻乱画。”
“孩子们是既认真又专业!”陈名杰感慨。
把小学生的意见真当大事
收到5位小学生的来信后,北京市文物局立即组织相关专家,认真对来信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房山区文物管理所问询,得知有关方面从2018年起通过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倾斜监测等手段对姚广孝墓塔开展了变形监测工作,经过数据对比,发现塔身结构及周围沉降情况基本稳定。
6月29日上午,为进一步了解姚广孝墓塔的保护情况,北京市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所所长李向东、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处长尚国华等一同赶赴现场,对姚广孝墓塔进行现场勘察。
经现场勘察,专家认为这座塔整体保护状况较好,结构稳固。同时,充分肯定了信件中提到的意见建议,并提出:结合防雷工程,对塔顶、塔身进行日常维护,清除植物;对塔台须弥座、塔身等残损缺失的砖砌体进行补砌;增加展示说明牌,充分发掘其历史价值,进一步做好文明参观的宣传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第一时间根据专家意见制定了针对姚广孝墓塔保护工作的方案,将加强姚广孝墓塔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据了解,房山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43处、不同时期出土的可移动文物12万余件,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0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5位小学生的来信也引起了房山区的高度重视。
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心松表示,房山区是文物大区。近年来,该区相继出台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一揽子文件,很多政策指导意见与小学生来信中倡导的提升文物保护的建议不谋而合,核心指向是合力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落地夯实,不断强化文物利用宣传。
用心呵护热爱文物的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让冷门文化景点“燃”起来》项目组这样的小研究团队,在北京史家小学乃至东城区各个中小学,其实比比皆是。
北京史家小学副校长李娟表示,该校已连续多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博·悟课程”已经纳入学校全学科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介绍,东城区2017年启动的“文化·传承2030”工程,旨在鼓励学生了解、感受中华文化与美德,对古老的文化、技艺产生兴趣,自觉地传承下去。推动全区每个中小学校均有一门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连日来,北京史家小学5位同学的来信在北京市文博系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令广大文博工作者最感动的,还是孩子们信中最后的一段话:“叔叔阿姨们,由于你们的辛勤劳动和专业工作,北京大部分文物都保护得很好,让北京城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真诚地跟你们说一声辛苦了。我们这样做,是出于和你们同样的对文化遗产的热爱……”
“干了一辈子文物保护工作。看着今天的孩子们这样热爱文物,真是打心里感到高兴。”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祁庆国深有感触地说。
由一封保护姚广孝墓塔的小学生来信发端,北京市文物局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形成热爱文物、关心文物、保护文物的共识和合力。真正让不会说话的文物“活”起来,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在北京市文物局推动下,一部名为《当小学生遇见“姚广孝”》的专题片迅速亮相热门电视栏目《这里是北京》,引发了首都市民对文化遗产特别是鲜为人知的郊野文物的高度关注。
觉得回一封信还不过瘾,北京市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大胆走进小学讲堂,面对面为孩子们讲述文物知识,建立日常联系的“直通车”。北京疫情结束后,参与调研的小学生还将受邀再次赴姚广孝墓塔,持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献计献策。
“要用心呵护一颗热爱文物的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真心重视。”陈名杰说。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邹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