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时,不少人还在睡梦之中。此次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对京津冀地区影响如何?正值防汛时节,公众又应怎样科学做好地震防护?当日下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唐山古冶5.1级地震情况通报会,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短期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杰表示,此次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余震区内,是唐山7.8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距离上一次5级以上余震(1995年10月6日河北唐山古冶5.0级地震)约25年。“根据目前的观测资料和震例分析,经过会商,我们认为此次唐山古冶5.1级地震属于唐山老震区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动,短期内老震区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序列目前共发生4级以上余震332次,其中4.0~4.9级300次,5.0~5.9级29次,6.0~6.9级2次,7.0级以上1次,即1976年7月28日河北滦县7.1级地震。余震区长轴达140公里。
“以最后的一次6级以上余震即1977年5月12日天津汉沽6.2级地震为界,唐山7.8级地震序列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刘杰介绍,第一阶段里,从1976年7月28日的7.8级地震到1977年5月12日的6.2级地震,唐山震区共发生5级以上余震27次,平均1个月发生2.8次5级以上地震;第二阶段里,1977年5月6.2级地震后,唐山7.8级地震余震活动是明显衰减的,仅发生5级以上余震5次(包含本次),平均8.6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也表示,这属于唐山老震区一次正常的能量释放,也是老震区比较正常的活动状态,民众无须对此太过担心。
对北京地区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此次唐山古冶5.1级地震,距离唐山市区约28公里,距天津市区132公里,距北京市区177公里,该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也有震感。京津冀特别是北京地区人口稠密,网友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表达了疑虑和担忧。
对此,北京市地震局相关专家表示,该地震虽造成北京全市有感,但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烈度为Ⅲ度,未造成明显震害和人员生命财产损失。而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远高于此次地震对北京的影响烈度,所以本次地震不会对北京的房屋设施造成影响。同时,根据历史震例和物理模型分析,由于距离较远且震级不大,本次地震不会对北京的地壳应力应变和地震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对于如何避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蒋海昆表示:“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好在家中,可以前往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旁,迅速趴下,尽量蜷曲身体,用衣物、枕头等护住头颈。”蒋海昆提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避震时不可在慌乱中跑向阳台,选择翻窗或跳窗等危险方式逃离室内,中高层居民更不要搭乘电梯逃生。“通常情况下,地震发生后若有余震,其发生时间大约在首次地震后的十分钟左右,在成功避险首次地震后,可以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逃往室外。”
此外,针对江西、湖北等网友关注的怎样兼顾防洪与防震的问题,蒋海昆认为,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可能会引起山区土壤松动、导致山体滑坡,如果这些地方发生地震,将对抢险救灾造成困难,导致灾害产生叠加效应。对水患而言,应尽量往高处避险;而地震则应尽量离开室内。刘杰提示,地震后比较容易下雨,也易发生山体滑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若发生滑坡,公众应尽量前往高处躲避灾害。
此外,今年2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告,将对地震自动速报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暂停地震自动速报信息对外服务,系统测试稳定后再行恢复服务。调整期间,地震正式速报信息发布不受影响。不少热心网友也持续关注着系统建设的进度。
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志斌表示:“目前建设单位正在加紧调试地震自动速报系统,争取早日恢复自动速报,使其更准确、更稳定。”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张亚雄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