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

    宁夏:守好“三条生命线” 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30日 05版)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烯烃一分公司,煤炭被转化为口罩原料聚丙烯等工业原材料。赵寅摄/光明图片

        黄河宁夏吴忠市城区段,风光宜人。资料图片

        【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向结构要质量、向转型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生态保护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重大战略任务。

        “往年从春天起,早上洗漱和做饭的时候水流都变得很小,上午和下午还偶尔没水,洗澡洗衣服只能等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家住银川市西夏区共享家园的赵淑珍说,自从吃上了黄河水,持续十年的缺水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6月2日,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贺兰、永宁两县顺利通水,银川市三区两县居民全部喝上了经水厂净化的黄河水,替代了已达超采极限的地下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近几年黄河水生态的改变。

        环境空间就是发展空间,环境容量就是发展容量。

        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从空中俯瞰,如果没有宁夏平原像一把绿色尖刀插入沙海,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将在宁夏会合,中国西北将有大片土地被沙海吞没。

        宁夏是全国的一个重要生态节点、华北的一个重要生态屏障、西北的一个重要生态通道,这种生态方位、生态定位、生态地位,决定了宁夏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整体协调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坚持不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宁夏近90%的水资源都来自黄河,所有河流、湖泊的水最终都汇入黄河。近年来,宁夏以问题为导向,刀刃向内,主动发起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全区树立“全流域综合治理”理念,突出抓好“五水共治”,36个县级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2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废水实现集中处理,取缔工业企业直排口58个,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银川市和吴忠市成功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宁夏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平学智介绍,经过持续治理,黄河流域宁夏段1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0%,黄河宁夏段出境断面连续两年保持Ⅱ类水质,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11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1.8%。

        “银川建成长50公里、水域面积1.1万亩的滨河水系湿地,截流中干沟等11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体汇入水系,8处人工湿地采取水生植物吸收+自然沉淀的方式,实现了滨河水系湿地互连共调同净化的功能,确保入黄水质稳定在Ⅳ类。”银川市水务局副局长丁明说。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若论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煤矿工人是其中之一。

        然而,在宁夏,科技创新让矿工“坐在地面采煤”,彻底改变了过去煤炭开采“傻大黑粗”“苦脏累险”的画风。

        宁夏煤炭探明储量位列全国前六,1/4国土下面都有煤。6月15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枣泉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随着采煤司机在远程桌面操控台上按下启动按钮,井下开采设备启动前的预警提示音渐次传来:“采煤机启动、运输机启动……”

        2020年1月6日,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投入运行。春节放假后,新冠肺炎疫情把回老家过年的员工隔离在异地,用工缺口近百人。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核减近70名劳动力补充到其他岗位,有力支援了全矿的满负荷运行,一季度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保障了疫情期间对能源和原料的需求。

        除了采煤方式的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宁夏煤炭还以另外一种形式——口罩原料加入战疫大军。从黑色的煤块,经历化学再塑的复杂历程,成为五颜六色的各式口罩。

        “黑变白”“煤变油”“煤块变口罩”,在位于宁夏黄河东岸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埋藏地下数亿年的“植物骨骼”可以自由切换形态,展示出人类科技对煤炭转化技术的娴熟把握,也成为宁夏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面镜子。

        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创新力量弱、创新资源短缺、创新活力不强是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的“创新之窘”。宁夏的创新发展,只能走特色创新之路。

        宁夏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机制来弥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从而增强科技创新力量,初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省市达26个,高校和院所超过了150家。近几年,通过500多项东西部合作项目的实施,在“煤制油”“智能采煤”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单项冠军”。

        目前,宁夏东西部合作领域已从联合技术攻关扩大到共建创新平台、共建科技园区、柔性引进人才、战略咨询指导等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已经搭建了67个合作平台和5个合作园区,建立了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在北京、苏州、成都等地建设了5个离岸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飞地科技成果育成平台。

        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宁夏已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35个,吸引1700多名人才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国能宁煤、宝丰集团、共享铸钢、维尔铸造等一大批企业,通过“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灵活有效的柔性引才方式,会聚了一批创新人才,形成了强有力的创新团队。

        6月18日,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市2020年第二批3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78.26亿元,主要为石墨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大健康产业生态链上的企业。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有特殊的作风、特殊的担当、特殊的干劲。针对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宁夏“靶向治疗”,加强要素保障,实施了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4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自治区发改委会同14个部门,全面梳理出148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148项措施,是立足于对2019年营商环境政策文件的快速迭代,围绕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的。”宁夏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郝留虎说,新措施对标先进地区、企业需求、群众期盼,力争补齐短板和弱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项目审批是复工复产的关键一环,审批速度决定开工速度。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宁夏创新实施“网上办+掌上办”“承诺办+容缺办”“预约办+延期办”“单独办变协同办”“现场办变远程办”等项目审批方式,“一件事一次办”,为企业复工复产“助跑提速”,被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周有一个大标,能不能赶快帮我把证办出来?”宁夏住建厅行政审批窗口首席代表杨夏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诉求。疫情期间,受中小微企业社保减免和一系列复工复产优惠政策的影响,企业办理各类资质和许可证件的积极性高涨。面对与同期相比两倍以上的办件量,住建厅行政审批窗口加班加点提供全时段、全领域、全方位咨询服务,指导项目单位一次性提供要件、一次性全部办结,办理结果实时发布,相关证书快递送达,保证项目单位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开工复产。

        目前,宁夏全区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可在线审批,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等事项100%实现“不见面办”。

        宁夏还探索推行“掌上办”模式,依托“我的宁夏”App,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向移动终端延伸,实现用地、气象、测绘等15类事项和工程造价、抗震设防等审批可在“掌上”查询、“指尖”申报、动态跟踪,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宁夏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推进,主要通过打造企业开办“一网一窗通办”平台、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等7项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我们在银川投资的15GW单晶硅棒硅片项目从签约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时一个月。”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很有感触地说,隆基在银川投资已经超过10年,营商环境让公司将最重要的两个项目都放在了银川。项目建成后,银川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就业人数将超过17000人。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