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4日 星期日

    我家就在岸上住

    又见童年那条河

    作者:李骏虎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4日 13版)

        泛舟汾河 太原市新闻中心供图

        汾河水自北向南奔流入黄河,记忆之河却逆流而上,从故乡到省城,从少年的梦中到中年的渡口。

        我生长在汾河流域的晋南农耕文化圈,在与汾河并行的同蒲铁路旁边的一个小村落里长大,古来人类逐水草而居,汾河的一条无名支流从几个小村庄之间蜿蜒而过,两岸到处是鸟雀、昆虫、鱼虾天堂的湿地,湿地上遍布高大葳蕤的皂角树,远远望去,只见一团团的黑色树丛,高大浓密的树冠遮蔽着,看不出起起伏伏的坡岸上还隐藏着村落人家。

        夏季,河水温暖透明,我们一帮光着屁股的男娃们在水里钻进钻出摸鱼捉虾,说说笑笑的婶子大娘们蹲在小河边洗衣裳,她们将粗布织物铺展在平整的青石上,捞一块捣烂泡好的干皂角扔到上面,用手心按紧了猛搓,搓出厚厚的黏沫,直到沫子涂抹均匀了,再把衣物折叠起来,抡起棒槌一顿猛砸。水面波光潋滟,在她们的脸上、衣裳上晃动着光斑。

        有一个时期,由于单纯追求粗放式发展,汾河几乎成了排污渠。我生长的那个曾经诗情画意的小村庄,也被一个化工厂包围,那条承载着我童年欢乐的小河,也如同没有生命的盐碱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从源头治理,全流域治理,百条支流和供水泉源重新焕发出活力,汾河重现水草丰美、水质清澈,成为华北的“水塔”,逐渐恢复黄河第二大支流的功能,把清凌凌的汾水注入黄河,让黄河的泥沙减少、清波荡漾,呈现出河清海晏的盛世美景。

        如今我定居的太原,重现锦绣龙城胜景。人们住在滨河东路,可以眺望河西汾河碧波之外苍茫青翠的远山;住在滨河西路,可以领略玉带般的河水环绕、各种花树掩映中的城市景观。白天如果天气晴朗,看到的是浩浩汤汤、潮平岸阔的汾河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星罗棋布的绿洲上,百鸟翔集,锦鲤跳跃,“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若是阴雨天,则又有另一番烟雨锁河、水鸟低掠、白浪滚滚的诗意。

        夜晚,华灯初上,汾河上十多座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大桥或人行天桥灯光打开,则虹桥卧波、七彩流光,晚饭后出来休闲的人们身心自在地评点领略着,流连忘返;假若是个晴朗的农历十五前后的晚上,更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有着不同爱好的人们聚集在各个广场上唱歌跳舞,丝竹谈笑,此乐何极!

        太原汾河最吸引人的去处,是掩映在绿荫和碧水当中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体育中心,这里是人们感悟山西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进行艺术陶冶和为现代赛事激情呐喊的地方,公园里最美的景观是每天清晨图书馆前安静地排着长队的男女老少,还有科技馆前面在父母或者老师陪伴下有序进出的孩子们。

        作为一个在汾河岸畔长大的放牛娃,我最感到欣慰的是,不仅仅是太原,汾河流经的6个地市29个县区,两岸都有跟太原汾河景区同样的生态和环境。汾河全流域面积4万平方公里近百条支流也都经过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水草丰茂、天蓝水碧、鸟语花香、风光旖旎。

        (作者:李骏虎,系民盟中央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