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网络视频的形式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公布了会议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上午开幕,5月28日下午闭幕,大会议程共九项。张业遂就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以及疫情防控、民法典编纂、脱贫攻坚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积极应对疫情考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2020年,我们遭遇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阻击战,成为非常之时的非常挑战,也见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的大量工作:出台有关决定,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审议生物安全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部署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立法、修法工作;宣传解读疫情防控法律,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张业遂介绍,中国目前有30多部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有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总体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展望未来,张业遂谈到了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工作情况:下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立法、修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专项计划,成立了工作专班,计划今明两年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重点是抓紧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同时,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完善。
审议民法典草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审议民法典草案,是社会公众对本次会议的一大期待。民法典的编纂情况如何?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媒体记者就此进行了提问。
张业遂介绍,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这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多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张业遂表示,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都离不开民法规范。
张业遂高度评价了民法典的意义和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多措施克服疫情影响,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贫困户生产经营受损、驻村帮扶工作受限、扶贫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延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对此,张业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响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做好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等。随着这些措施全面落实,疫情造成的损失将会降到最低。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重点做好与脱贫攻坚有关的立法、监督工作,同时继续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本报北京5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王佳 张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