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笔谈】
近期,关于深圳湾是否应该进行航道疏浚的话题广受关注。事情的起因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其官网上公示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为满足“海上看深圳”游轮项目的需要,拟在深圳湾进行航道疏浚工程。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环保组织率先发声,明确表明反对态度,引发市民热议;当地媒体迅速跟进,追查项目的来龙去脉;包括本报在内的中央媒体也纷纷发文呼吁谨慎行事。与此同时,细心的网友发现环评报告内容竟然涉嫌抄袭,该环评公示被迫宣告终止。
为什么要在深圳湾疏浚航道?此事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应?这还要从美丽的深圳湾说起。位于香港元朗平原以西、深圳蛇口半岛以东的深圳湾,内接深圳河、大沙河和元朗河,外连伶仃洋,拥有典型的河口—海湾湿地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有珍贵的红树林,还有源源不断的泥沙、碎屑和营养物伴随着河流与潮流沉淀在此,养活了众多的鱼、虾、蟹、贝,而这些又是鸟类最爱的食物。
深圳湾处于咸淡水交汇处,其东侧的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1995年就被列为《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西侧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在深港两地的共同保护下,越来越多的迁飞候鸟和越冬水鸟来到深圳湾生活。据统计,每年冬季停留在此的水鸟约有55000只,全年水鸟数目逾10万只。在此栖息的300余种鸟类中,23种属全球濒危物种,21种栖息数量超过东亚地区的1%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上述环评报告称,现有的“海上看深圳”游轮航线仅限于深圳湾大桥西侧,夜景尚未形成景观带,无法全面展现深圳市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形象,影响观景体验;并认为该项目对打造深圳旅游新名片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也是可行的。但不少环保志愿者认为,报告中虽然有对海洋环境的评估,但缺乏对鸟类影响的相关评估。鸟类对栖息环境高度敏感,该项目在施工时和开通后所产生的噪音、灯光、人类活动,都将惊扰到鸟类;且施工、操作船有溢油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对白海豚和红树林带来的影响不可逆。还有鸟类爱好者指出,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内的大部分候鸟都在浅水区觅食,如果航道疏浚加大水深,将导致水鸟难以觅食。对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回应:一是将采用新型电动观光船,以“零排放、零污染、超低噪音”的环保模式运营;二是将根据季节动态调整航船运行时间,以避开鸟类活动的活跃期。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深圳湾是口袋型浅滩湾,本来就淤塞严重,加上这些年的城市建设,海底有较厚的黑臭泥层,此次疏浚将是改善水质、提升水流速度的一次良机。还有网友以澳大利亚悉尼湾海鸟与人亲密相处为例,认为只要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游轮并不一定会妨碍鸟类在此栖居。
不过,这部分声音很快就被其他声音淹没了。不少环保志愿者和鸟类爱好者并不接受航道疏浚有利于海底清淤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海底微生物是深圳湾食物链的最低端,一旦受损,最终遭殃的必然是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鸟类。还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将来开进深圳湾的游轮会把鸟儿吓跑”的担心,而且“深圳似乎也不缺海上观光那点收入”。一篇颇有深度的网络文章更是指出:短短40年间,深圳从农业文明跨过工业文明,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深圳湾应该是体现生态文明的海湾。
相信与此相关的话题讨论短时间内不会止息。其实,不管是赞成疏浚航道,还是反对游轮入湾,人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发达美好的深圳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疏浚深圳湾航道不仅需要充分评估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周到考虑鸟类的栖息地不被破坏、生活不被打扰。科学的问题,最终要交给科学家来解决。不过,面对航道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深圳人心甘情愿地向后退一步,不正体现了一种文明与进步吗?
(本报记者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