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9日 星期日

    “新基建”风口呼唤人才动力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9日 07版)

    北京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工程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新华社发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要求员工实行“云办公”。新华社发

    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青海段复工现场。新华社发

        【解码“新动力人群”】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新基建”迎来“高光时刻”。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立足科技端,“新基建”开启的将是一个智能创造价值的时代,更是一个人才引领发展的时代。

        “人才基建”不可少

        无接触体温监测、疫情态势研判、机器人配送、“云办公”……战疫期间,云服务无处不在,人们愈发感到托举数字化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俗称“铁公基”,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008年以来的一系列基建计划,给中国带来了高效率的高铁等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立足于科技端,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简单说来,传统基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通效率,而新基建则将在数字化方面上起到提升作用,让信息交流、商务协作更加便捷高效。

        “新基建”承担着疫情后经济复苏的使命,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31个省区市推出的40万亿元投资蓝图中,5G通信网络建设、物流体系升级改造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等“新基建”项目都是发展重点。

        “‘新基建’带来的智能经济发展,所引领的将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同时还有应用模式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这一切,都需要大批高新人才做支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汪怿说,“在着手‘新基建’的同时,也要加快‘新基建’所需要的‘新人才’队伍培养。”

        “新人才”缺口日益显现

        “新基建”是智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新人才”就业的新基地。研究表明,未来5年,仅5G商用就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新基建”建设完成,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农业、新零售等智能产业覆盖下,企业用人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将催生多种“新职业”的出现。不过,与产业需求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这些新兴产业所面临的人才稀缺日益显现。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主要体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等。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等16个新职业。

        这些新兴职业或多或少与“新基建”相关产业有关。“数字基建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的人才,由此会带动劳动力素质提升。”湖南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说,“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每一次变革,都是对人才结构的一次调整,未来稀缺的永远是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

        “新基建”走上风口浪尖,前沿行业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3月25日,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举行了一场线上发布会,正式推出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并开源其核心组件——深度学习框架天元。

        “单凭少数的机构和企业无法支撑整个产业的繁荣。”旷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唐文斌表示,“我们选择开源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降低算法研发门槛,为数字化人才提供舞台。”

        让人才助力弯道超车

        3月25日,首届中科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宣布启动,面向并行计算应用难题,设置基础算法、人工智能、应用三个赛道,旨在选拔及培育“新基建”所需的高水平技术交叉型人才。

        “新基建”建设的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软件开发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经指出,中国软件价值失衡现象比较明显,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培养智能经济时代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发力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正在打造一个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对人才成长、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提供一个开放服务的平台,推动数字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

        3月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对此,有不少网友欢呼,“人工智能领域的春天来了”。

        很多学者认为,“新基建”是一个中国科技和产业经济弯道超车、迎头赶上的一个黄金时期。那么,怎样抓住并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呢?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认为:“其中的关键不外乎就是培养人才和研究创新,而人才又是后者的基础。在清华大学,我们就特别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班,培养特点是广基础、重交叉。”

        科技进步之快超乎人们想象,只有拥抱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人才培育、调整人才结构、提升科技水平,筑牢“新基建”发展的人才基石,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无限广阔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