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答问】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防疫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相互叠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坚持防疫脱贫两不误,防止“因疫返贫”“因病致贫”的困境发生?光明智库约请专家解读献策。
本期嘉宾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唐任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仇焕广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陈文胜
1.抓重点、补短板 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恰逢春耕备耕关键期、农产品销售和旅游消费黄金期、务工人员返城就业高峰期,可以说疫情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到“三农”发展,进而影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度。
光明智库:根据您的观察和调研,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防疫脱贫两不误”的难点与重点分别在哪?
仇焕广: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一是对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贫困地区大多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收入增长,疫情发生对贫困户畜牧业收入影响较大。二是对贫困户非农收入产生影响。疫情将影响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而这两项收入占到贫困户收入的近70%,因此疫情增加了返贫风险。三是当地一些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组织的脱贫带动能力受到影响,间接增加了脱贫的难度。
实现防疫和脱贫两不误,关键还是要认真落实中央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在疫情风险较低的区域尽快复工复产,对一些脱贫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扶贫政策,如增加扶贫贷款、延长扶贫贷款的还款期、减免税收、增加公益性岗位、增加转移支付等,降低疫情对贫困家庭和扶贫实体的冲击。
唐任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前段时间,建筑、餐饮、娱乐企业普遍停业,影响了农村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时下,正值春耕春播关键阶段,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购买渠道不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
实现“两不误”,一要坚决阻断疫情向农村地区蔓延。二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三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基本民生。而难点在于,保障广大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解决农民工和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障农民收入正常增长。
陈文胜:从对湖南省的调研情况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疫情影响。2019年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778.7万人,其中有1233.9万农民工外出从业,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受疫情影响,劳动力返岗就业受阻,农民增收问题面临困难。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调研发现,不少地方既定的农业农村项目开工不足,而疫情也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对后续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项目建设形成压力。当前,要加强基层的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农业产业链中的突出短板,进一步落实扶贫车间、龙头企业、返乡创业等扶持政策。同时,要把贫困人口返贫预警作为防疫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推动下去,对确实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及时落实低保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2.防疫复产要把握好“差异化”与“精准度”
记者观察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些县(区)累计病例很少、基本没有新增病例,这些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光明智库:从县域治理的角度看,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建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
仇焕广:近期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省份已经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这对于贫困农户恢复外出务工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县乡等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组织和引导功能,一方面为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做好外出就业人员的疫情防护指导工作。例如,对近期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村委会应建议其提前做好自我隔离工作,并定期给予卫生防疫指导,确保不会带来疫情扩散风险。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门车辆将外出务工人员运送到用工地点,尽量避免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陈文胜:随着疫情防控向好发展,我们既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到位,又要避免疫情防控“一刀切”带来的损失。因此,要采取差异化防控策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可以以村(社区)或乡(街道)为单位确定疫情区域,根据疫情态势调整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名单,既确保疫情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确保全面恢复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就业途径
记者观察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信息,截至2月29日,该省累计返岗就业农村劳动力达593.2万人,其中省外转移199.9万人,转移贫困劳动力157.5万人。全省2000个扶贫车间中,有1168个实现复工复产。
光明智库:外出务工是部分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迎接城市企业复工复产大潮,政府该如何汇聚多方合力,合理安排农民工返城、返岗?
陈文胜:当务之急是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原材料供应、务工人员返企、物资运输等方面的难题,除必须坚持的防控措施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前置手续,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的前提下正常生产经营。建立市县两级应急会商机制,对企业复工实行“一站式”集中审批,对种子、饲料等农资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短缺、产品销售不畅等困难。通过网络就业平台、网上招聘App等方式集中发布主要输入地企业用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特别是发布招聘信息,引导务工人员有序安排务工行程。多举措创新农民就业途径,推动外出务工就业“走掉一批”,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消化一批”,引导本地企业“解决一批”,鼓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结一批”,化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
仇焕广:要做到全国统筹协调“一盘棋”,关键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地和输入地的衔接问题。
从输出地来看,政府应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用工信息服务,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引导农民工科学防控,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采取补助或奖励等方式引导农民工提前开始自我隔离,优先安排隔离期满的农民工外出就业。
从输入地来看,当地政府应该鼓励防疫条件较好的企业尽早复工,并安排卫生防疫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防疫指导服务。用工企业也应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务工人员居住地和工作地点的人员密集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唐任伍: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加快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政府是关键。要强化稳就业举措,对吸纳贫困地区人口就业的中小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实行降税降费、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对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返岗复工给予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可以采取包机、专车或专列的方式,实现劳务输出地和劳务输入地精准对接。通过网络精准对接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难”问题,推动贫困地区人员线上登记失业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确保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情况,对高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实行分类帮扶、“一人一策”动态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4.防疫脱贫要看当前、谋长远
记者观察
随着疫情防控态势不断好转,各地开始复工、复产、春耕:河北以“爱心专车”方式帮助贫困人员有序返岗,云南采用分散耕作方式提前备耕……这些都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和脱贫攻坚战提炼经验、提振底气。
光明智库:从长远看,确保防疫脱贫两不误,还需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唐任伍:需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农村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包括农村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再次出现重大疫情时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的状况。
切实抓好“三农”,把农业基础打牢,把“三农”短板补实。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
加快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打通农资供应的堵点,取消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合理限制,修复因疫情遭到破坏的产业链,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加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步伐,强化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举措。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充分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防止因疫情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陈文胜:在财政政策上,向惠农、富农、强农倾斜,重点补助受困严重的涉农企业,帮助其渡过疫情难关;重点支持农业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重点解决县级筹资难题,在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使用、融资平台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出台硬核政策给予县级政府自主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金融政策上,对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急需的资金,开辟融资绿色通道优先发放;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经营主体予以适当延期;对受疫情影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息财政贴息补助。
农村改革上,在政策范围内下放权力,授权基层先行先试,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激活乡村内在动力。
人事制度上,要敢于打破常规选人用人,在严管厚爱的前提下唯才是举,使冲锋陷阵、能打硬仗的人才脱颖而出。
(本版头像均为郭红松绘)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王斯敏、蒋正翔、覃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