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1日 星期日

    陌生的战场 熟悉的集结

    ——战“疫”中的人民子弟兵

    作者: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1日 09版)

    战“疫”站位(中国画) 赵猛

    2020·紧急驰援(油画) 李如

    一抹绿色(中国画) 彭明生

    武汉阻击(中国画) 葛炎

    出征(中国画) 郭维奇

    抗“疫”勇士(中国画) 王一帆

    疫情就是命令(中国画) 周益民

    出征(中国画) 侯震

    期待凯旋(中国画) 彭华竞

    2020·热血出征(油画) 孙立新

        【以艺战“疫”·钢铁长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潮下,人民军队再次展现出“定海神针”的作用。春晚还没有看完,丈夫便匆匆收拾行囊;孩子刚刚入睡,母亲就含泪告别;儿子说好要陪父母吃一顿年夜饭,也未能如愿。疫情发生后,各部队指战员及军队医务人员主动请战,纷纷要求前往抗疫一线执行任务。

        参加战“疫”以来,人民子弟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无数感人的画面在美术家的笔下定格,温暖了乍暖还寒的初春,展现出人民军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和担当。

        罗田喜的《战“疫”》、孙立新的《2020·热血出征》、李如的《2020·紧急驰援》、李利民的《出征》、王鹰的《疫情就是命令》都以即将乘飞机奔赴抗疫一线的人民军队作为主题。画家们以中国画、油画、水彩等不同形式刻画出战士们身背行囊、整齐列队的身姿。不同作品中,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大雪纷飞,但相同的都是军人们的一身戎装和他们带给人们的那份安心和信心。

        折慧刚的《来了·解放军》聚焦身处医院一线的军队医务人员。画面中,身着军装的战士正聚精会神地整理着空无一人的病床,口罩遮蔽了他的面容,病房的安静与青年战士的从容共同构筑起画面的情感基调。同样的题材,彭明生的《一抹绿色》另辟蹊径,构图别致。画家以半弧形暖色勾勒画面轮廓,形如病人微微睁开的眼睛,“眼前”的画面是三位正在操作医疗器械的军队医务人员,画家以病人的视角展开创作,带给观者的则是一次特殊的共情体验。

        除了支援各地医院的军队医务人员,各个部队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各自岗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赵猛创作的《战“疫”、站位》中,三名战士矗立在武汉火车站的广场上,他们肩靠肩、背对背,仿佛构筑起一道没有死角的疫情防护墙。葛炎的《武汉阻击》是一幅单人肖像画。画面中,执勤的战士身着军装、佩戴口罩,背景里,空无一人的大街、楼房透出的星点灯光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与战士的孤独坚守形成呼应,让人动容。正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守护着群众的平安健康。

        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对抗“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危急时刻,人民军队从来都是冲在第一线,以血性担当书写军人风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对全国应急动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军人在和平时期面对的一次特殊挑战。

        虽是陌生的战场,却是熟悉的集结。

        (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