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4版:共迎春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8日 星期五

    “线上+线下”让农技服务精准到户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8日 04版)

        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江西省上栗县桐木镇楚山蔬菜基地负责人欧阳友生却犯了愁。“蔬菜种植要用嫁接技术。虽然在去年12月份已经请过县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开展嫁接技术教学培训,但到实际操作时,基地的种植人员又犯难了。”欧阳友生说,一旦错过嫁接的好时期,对基地的收成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情急之下,欧阳友生向镇农技站求助,镇农技站迅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疫情当前,农时也不能耽误。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组织动员全国农技推广系统,运用信息化等现代手段做好农业技术指导。50多万农技人员奋战一线,保障“菜篮子”等农产品供应,抓好春耕生产,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防止地方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加大蔬菜有效供给量,基层农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加强生产指导,为各类“菜篮子”产品生产主体排忧解难。河北省永清县成立蔬菜技术专家组,对全县在田蔬菜种类、长势、上市时间、预期产量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印发蔬菜生产技术建议,并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工具,及时发布技术指导信息,弥补了部分蔬菜品种市场供应不足问题。因疫情防控、农技人员要减少面对面服务。为降低影响,山东省青岛市组织全市200余家蔬菜果品生产经营组织、近百名农技推广骨干和知名农业专家,建立“青岛蔬菜生产服务群”,专家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答疑解惑,一些蔬菜病害问题几分钟就得到解决,技术服务群专家2月以来指导农户2100多人次,让3.5万多农户受益。

        立春过后,全国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开始,为做好夏粮生产、不误农时,各地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动用各种手段强化重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范,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推动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落地见效。

        其中,线上服务效率高,关键时刻大显身手。在疫情重点地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为控制小麦锈病蔓延、减少农户出门带来的防疫风险,农技专家利用无人机对锈病发生点进行防治,当地共组建11个植保机防队,利用植保无人机对重点监控田块采取“打点防面”的方式进行喷药防治,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河南省滑县把传统的农技服务与移动网络结合起来,在河南省率先推出了“滑县农管家”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种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化“保姆式”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农事管理。山东省阳信县动员县、乡56名农技人员充分利用农技推广App、微信、电话等形式,开展线上技术指导、答疑解惑和远程问诊。

        “中国农技推广”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建设的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37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教授在线解答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远程问诊。今年1月下旬以来,专家和农技人员线上及时解答农业问题42万多个、发布服务日志39万多条,实现了农技指导24小时全天候、跨时空高效服务。

        “今年农技推广的一大特点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要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新技术推广的体系优势,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种粮效益。下一步还将提高“中国农技推广”在农技人员和生产经营者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充分发挥信息化便捷高效优势,在线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