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8日 星期六

    导言

    作者:关爱和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8日 11版)

        【依托学科 推动“两创”·国学学科化建设】

        2019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黄河治理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黄河学”的学科建设送来了强劲东风。我们要依托“黄河学”,推动黄河文明研究于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骨骼与主体,也是“黄河学”学科建设的一个主攻方向。从远古传说时代到信史时代,中国原生文明呈现出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为发育、发展核心区域的基本态势。夏、商、周的历史遗迹,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

        黄河文明包括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思想文明等多个分支。黄河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黄河流域的物种衍化、生态变迁、时空转换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探寻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让黄河永续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应该成为黄河文明研究的首要课题。政治文明是与制度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文明记录着早期中国从部落到国家,帝制中国从国家到天下,转型中国从危亡到再生的全过程。黄河文明所承载、所创造的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思想文明的成果包括语言、礼乐、儒学、文学等,它指导中国人公共领域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原生文明是多源的。在世界文明的比较互鉴中更深刻地了解“我从哪里来”,更坚定“我到哪里去”,应该是黄河文明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思想文明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家国一体、富民安邦等思想,对变革中的中国、动荡中的世界,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今天我们约请了三位学者作笔谈。王震中从“根”的向度,探讨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王中江则着力于思想与精神的向度,深入挖掘黄河文明独特的气质与神韵。无疑,这两个向度,代表着黄河学学科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从中我们不难窥见,“黄河学”是多么重要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多么厚重的学科价值。王蕴智则呼吁,尽早建立“富有黄河文化底蕴的汉字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形成我们在各级教育和大学科研系统架构中的特色学科”。他向我们展示了把“黄河学”作为“学科群”来建设的必要与可能。

        “黄河学”既是学问之学,更是学科之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辛勤努力。将黄河文明知识体系转换为学科平台,也应尽早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作为沿黄高校和教育部黄河文明研究基地,我们河南大学在积极开展黄河文明学术研究的同时,应该更自觉地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及人才队伍培养等多重途径,推动“黄河学”向着学科之学不断成长。依托学科建设,让黄河文明所蕴藏的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巨大财富。

        (作者:关爱和,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