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哪儿

    ——来自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坤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2日 09版)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但经济下行压力也在加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潜力在哪儿?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现代经济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纷纷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有哪些发展潜能和要素可以调动起来,需要深入思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是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放弃结构性改革,而是要在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努力稳定总需求的情况下,在转换增长动力和深化改革上持续发力,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更好地推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必须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王一鸣建议,要健全公平竞争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强化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同时建立与约束机制对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企业家、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从当前形势看,我国“稳的态势承压、变的因素增多、进的难度加大”。要加快培育新支柱产业。总体上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很大发展机遇,未来潜力很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我国现有的产业基础能力还无法适应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求,制约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也难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产业基础再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黄群慧表示,要补上产业基础的“短板”,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彻底扭转“脱实向虚”的失衡。要抢抓信息化时代的新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强化以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能力,支撑产业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促进传统经济体系转向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报记者 刘 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