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驻村第一书记向优秀村支书学“吃亏”

    作者:本报记者 尚 杰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0日 03版)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时】

        12月24日上午,浙江杭州市委党校。由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选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在这里举行。台上,来自全国的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讲述着“治村经”;台下,423名奋斗在脱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听得津津有味。

        “2011年,我回到村里面,想把用了50多年的村部推倒重建,县里发出招标公告好几天,没有一家企业报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说,“一问才知道,村里欠了300多万元外债,一年收入才1万多元,都担心工程干完了不给钱。”

        无奈之下,朱仁斌以个人资产担保,找来施工队,建起了多功能村级活动中心,踢响了“第一脚”。第二年村里建项目搞拆迁缺钱,又是他个人担保;村里搞规划没钱,他动员生意伙伴捐款……“当村干部,要是没有点吃亏精神,根本办不成事。”朱仁斌说。

        如今,鲁家村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在朱仁斌的带领下,鲁家村蝶变为全国“最火”的美丽乡村,观光小火车将村庄串联成了大景区,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村集体经营资产超过1亿元,其田园综合体的经营模式开始在多地复制推广。

        “我是因为爱情,从通电、通路的村庄嫁到不通水、不通路的村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说,后来前夫因事故去世,很多人劝她放弃开凿隧洞。“我当时只是一个计生信息员,一个月工资还不到200元,但我想,我不带头干,这苦日子啥时候能到头啊。”邓迎香说。

        从1999年开始,邓迎香带头抡起铁锤,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通往山外的隧道,后来她越凿越有劲,把通人的“狭窄隧道”凿成了通车的“小康大道”,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这位被称为当代“女愚公”的村支书说:“干部带头,群众才有盼头,坐那等靠要过不上好日子!”

        一身农民装扮,一口地道河南话,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声如洪钟,“我没上过学,但是好动脑筋,年轻时种蔬菜大棚赚了不少钱。1991年我当上村支书,带领全村种蔬菜大棚,发动村民集资办企业,我拿出6万块钱,不占股、不分红,赚了算大家,赔了算我的。”

        企业年营收上百万元,李连成又苦口婆心地劝说集资村民,把企业转让给村集体,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当了28年村支书,李连成说:“村支书就得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发展!”

        “这三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实践中得出真知,在实干中产生哲学,在实效中树起榜样,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要向他们学经验、学精神、学奉献,扑下身子在脱贫攻坚一线接受锻炼、提高能力、取得成绩。”中组部组织二局有关同志说。

        据悉,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累计选派第一书记45.9万人,现在岗23万人,其中有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单位选派第一书记424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尚 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