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无“纲”时代,学校以何领航

    作者:曹谦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14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在基层,受“考试指挥棒”影响,广大师生仍然以考标为纲,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育评价体系优化势在必行。

    完善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好的课程体系,可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当及时将国家基础课程、校本特色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融为一体,整合各个学科,丰富课程内涵和价值。

        学校一定要充分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项课程,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非中考课程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充分利用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多样性和权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一定是课程的竞争。学校需要改变对学生学业深度要求过高,而对学生知识广度要求过低的不科学育人观,确立面向未来,具有人性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办学目标。依据办学目标,充分发展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做到卓越,形成特色。让国学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创新类等特色课程在校园熠熠生辉,让不同的学生在这里与不同的课程有最美的邂逅,让学校成为人类最美好、最伟大事物的聚集地。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应该实现互联互通、广泛融合,校与校之间,校与专业机构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集与碰撞。甚至每一个学校都可成为优质课程资源供应者,每一位学生都可自主选到自己想要的课程,与他属于哪所学校无关。

        课外活动,是课程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学校可以设置科技节、学科节、运动会、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在重要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可开展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如“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农耕文化”“走进科技创新”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课堂到课程,从校内到校外,从活动到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获得广泛实用的技能,也能充分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学校还需要整合和开发更多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学生喜爱的课程和活动。同时,学校要努力构建更为完备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

    打造创新研究团队,夯实教师业务能力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因学习而成长,因成长而优秀。

        名气再大的学校,设计再好的课程,都需要教师来推进。教师是教育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打造爱学习、重研究、敢创新的教师团队,更需要开展全方位的教师培训。《意见》出台后,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面对新形势,教师必须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教师需要对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明晰定位、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下考纲,重拾课程标准,对于应试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可能更难。但教育改革已经在路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因循守旧观点,在课程教学中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并行。

        考纲与课程标准比较,考纲更突出知识本身及知识的应用,而课程标准则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加着重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解读课程标准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充分采用问题化教学的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抓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通过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将知识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又能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活泼生动、热烈有趣的氛围,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推行线上德育模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意见》的出台,给家长带来了新的焦虑。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美国科尔曼报告中有一份关于家庭背景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的报告,从报告中不难发现,家庭背景对孩子成绩的影响远大于学校氛围、老师素质、课程和设备。由此可见,单一的学校教育一定是孤立、不完整的教育,有时甚至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学校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不拘泥于传统家校沟通方式,还可创新线上德育模式,开办家校共育家长心理训练营,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意见》的出台,回归教育的本源,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也是纠正教风学风中功利化导向的关键一招。只要学校深刻领悟,多方协作,认真执行,必将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创新,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学会生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曹谦,系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左家塘学校校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