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贾岛原是石楼人

    作者:杨亦武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16版)

        提起“推敲”一词,人们必然想到贾岛。他的《题李凝幽居》和他与韩愈之间“推敲”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贾岛是唐代中晚诗坛上的一位活跃人物。在他生活的时代,长安和洛阳聚集着一批著名诗人,这些诗人与贾岛过从甚密,诗歌唱和,成为中晚诗坛的一道盛景。尤其是作为诗坛领袖的韩愈,对贾岛倍加欣赏,极力为其鼓吹,其《送无本法师归范阳》一诗赞道:“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韩愈叹贾岛为诗的大胆笔触,表示自愧不如。其赠贾岛诗更赞道:“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声断绝,再生贾岛向人间。”

        贾岛以苦吟著称于世,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评到唐代中晚诗坛,有“郊寒岛瘦”之语,用“瘦”字概括贾岛诗风。由此,“郊寒岛瘦”历来为诗论家所沿用。贾岛的诗中也有慷慨激越之作,诸如《代将》《剑客》《边将》等篇。其《边将》诗境风骨凛凛,豪气冲天。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贾岛以五律诗见长,其中不少佳句如“秋风生谓水,落叶满长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为古今传诵。

        他和张籍影响到晚唐,成为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贾岛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张籍。晚唐五代诗人大都以贾岛为宗,晚唐诗人李洞,宋代的永嘉四灵、江湖派也竭力仿效贾岛的诗体。其影响所及,直至明末竟陵派、清末同光体。贾岛有《长江集》存世,辑诗379首;《全唐诗》则收录贾岛诗歌401首。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出生,自幼在云盖寺出家,法号无本。贾岛故里何处?原来就在今北京房山区石楼镇的大次洛村。贾岛出生在大次洛村,他出家的云盖寺,也在大次洛村,云盖寺相传始建于西晋,文献记载和寺院遗存表明,云盖寺在唐代确实存在于大次洛村。

        房山古志把贾岛列为乡贤之首。明永乐十年(1412年),李祥创建了房山南郭贾公祠。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房山知县曹俊又在房山乡贤名宦祠中为贾岛立龛。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知县罗在公又在大次洛村东南5公里贾岛墓南侧创建贾公祠。

        贾岛在云盖寺出家以后,一度在距次洛村不远的西山无相寺修行。在当地的松树岭,留下《寻隐者不遇》一诗。在与无相寺一岭之隔的木岩寺,留下《过木岩寺日暮》一诗,《全唐诗》收录此诗,题为《过岫山寺》。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32岁的贾岛告别了故里的禅居生活,千里跋涉,来到唐王朝的东都洛阳,拜访孟郊未果,到河北地区游历。是年冬,贾岛来到国都长安,投拜张籍。翌年春,自长安再赴洛阳。在洛阳,贾岛结识了堪称一生知己的关键人物韩愈,从而留下“推敲”佳话,与韩愈结为布衣之交,后来韩愈又劝他还俗应举。在洛阳,贾岛还如愿以偿,有机会与孟郊相识。同年十一月,贾岛自洛阳返回幽州范阳的故乡大次洛。

        元和七年(812年)秋,贾岛再次离别故里,远赴长安,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贾岛客居长安,多次参加科考,均以落第告终。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冬,59岁的贾岛在接近花甲之年,做了一名偏远地区的县佐——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九月,升任普州司仓参军。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贾岛卒于任所,终年64岁。会昌四年(844年),安葬于安岳县移风乡之南岗(今四川省安岳县安泉山)。

        贾岛去世后,大次洛村人为表达对他的怀念,择该村东南吉地为他建衣冠冢。明代,邻此地设驿站,名为“二站”,清代驿废成村,因驿得名,为二站村。大次洛村历史悠久,素有“西汉古村,贾岛故里”的美誉。村域有大面积汉代墓葬,曾出土一尊汉代石虎,见证了大次洛村的古老。

        前不久,我和十几位北京的文物考古、北京史、地方史专家,以及作家、诗人,来到大次洛村,实地考察印证,有感赋古风一首:

    大次洛村吊贾浪仙

    村名次乐庄,巷陌传千古。

    土是燕时拓,庐是汉时筑。

    遗冢道沧桑,石虎送朝暮。

     寺存云盖老,僧游长安路。

    乡音话浪仙,魂栖蜀山麓。

    燕云思南逝,巴水不北顾。

    至今诗人心,犹系故园树。

    旅葬终不返,谁为除旧墓。

    故里念先贤,长歌且当哭。

    相谋兴胜迹,留得诗魂驻。

        (作者:杨亦武,系文化学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