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帮助孩子克服阅读困难

    作者:刘丽 高悦 康翠萍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8日 14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世界教育之窗】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个体的必备技能之一。阅读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儿童发展思维、陶冶性情的重要方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学生学习领域的框架图中,阅读与交流居于七大学习领域的中心地位。因此,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早日学会阅读。

        但是,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孩子不能正常地阅读。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觉得他们是“多动症”,而没有意识到他们学习的障碍可能是另一情况。

    1.是阅读障碍还是多动症

        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大多数儿童都能够正常地学会阅读。然而,虽然阅读对儿童发展如此重要,有些儿童却无法顺利习得阅读。有研究数据统计,在英语、汉语、日语等文字系统中,都存在大约5%-10%的儿童,他们智力正常,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其阅读成绩仍远落后于同龄人水平——这部分儿童被称为阅读障碍(dyslexia)。

        早在1896年,欧洲与美国的临床医生就发现了阅读困难儿童的存在。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最有知识的人也对“阅读障碍”知之甚少。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阅读障碍的孩子存在误解,认为他们笨,或者懒惰,或者“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时代发展至今,科学已经揭开了“阅读障碍”的神秘面纱,我们对阅读障碍的认识也更加地清晰了。

        首先,阅读障碍儿童不存在智力问题,有些阅读障碍的孩子甚至还非常聪明。如果阅读障碍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特殊教育,他们就有可能克服读写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甚至成为各个领域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有些时候我们称阅读障碍的孩子为“聪明的笨小孩”。

        其次,阅读障碍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被诊断有阅读障碍的人一生都受到它的困扰。在整个中小学一直到成人阶段,他们都有字词识别、理解字词和听写方面的困难。所以不要指望阅读障碍的问题会自然痊愈。早发现,早干预对克服阅读障碍非常重要。

        再次,阅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ADHD,俗称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问题,这两种异常可以分别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虽然多动症共患阅读障碍患病率高达20%-40%,然而,阅读障碍和多动症引起的阅读困难却是两种不同的异常现象。区分这两种问题的不同很重要,因为干预的方式也不一样。

        最后,阅读障碍具有家族遗传性。研究表明,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一人患阅读障碍,另一人患阅读障碍的几率高达68%;父母或直系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患阅读障碍,该个体患阅读障碍的概率约为50%。这可以作为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早期识别的信号之一。

        那么,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识别阅读障碍的孩子呢?下面列出了阅读障碍孩子的典型表现。以下10项中符合6项及以上,并持续半年以上,孩子有可能存在阅读障碍,需要找专业的机构对孩子进行诊断。

        一、语文成绩显著低于同班平均水平;二、读得慢且吃力、阅读后不理解内容;三、阅读时容易跳字、跳行;四、不喜欢朗读,朗读时落字或容易读错字;五、书写速度慢,容易写错字;六、常常记不住日期或名字;七、平衡感不好、小肌肉动作笨拙;八、逃避需要大量阅读的任务,避免读长篇小说或其他文字材料;九、自尊水平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十、学习外语特别吃力。

    2.通向流畅阅读的“绊脚石”

        阅读是一项高级认知功能,并不是人类到一定年龄就自然发育成熟的生理本能——阅读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阅读涉及一系列认知加工过程:一是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就是说,阅读是从书面文字中获取意义,涉及书面字词的识别,识别出字词,才能理解句子或篇章的意义;二是自上而下的加工。阅读理解依赖于与读者自身的记忆(知识)结构通过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加工、处理所输入的语篇信息。

        大部分儿童在正式学习阅读之前,就已经暴露在文字环境中——那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标语、食品包装袋上的印刷文字、图画书上的文字——这些使得儿童对文字的特点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他们逐渐能够意识到文字是用来记录口语的符号,与其他符号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对文字的初步感知被称为“文字意识”。不论是拼音文字的阅读,还是汉字的阅读,文字意识都很重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文字越来越多。特别是上小学后开始系统学习字词的识别,逐渐形成了对文字的设计规则的感知,也就是“正字法意识”。当儿童认识的文字(或单词)达到一定数量,儿童才能进入了自主阅读阶段,也就是不再依靠成人的帮助独立阅读文字为主的读物。随着儿童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速度逐渐加快,到了小学4年级前,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熟练的阅读者。

        对拼音文字(比如英语、德语)背景的儿童学习阅读来说,语音意识非常重要。语音意识指儿童对语音的知觉和操作能力,比如,能把cat(意为“猫”) 熟练拆分为与其对应的三个最小发音单元/k//ae//t/,也能把发音单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单词。该方面能力的缺陷被认为是导致拼音文字阅读困难的核心原因。然而,语音意识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不像其在拼音文字中那么重要,一般认为语音意识仅在汉语阅读学习的早期起有限作用。

        对汉语背景的儿童学习阅读来说,第一道门槛是汉字的解码,也就是识字,即建立汉字的字形与字音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成为流畅阅读者的道路上,汉语阅读障碍儿童遇到的第一个绊脚石就是记忆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汉字。大量研究一致表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字形加工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往往识字速度慢、识字量少,写字经常出错,很难记住汉字的字形。因此,为了牢固掌握汉字的写法,汉语儿童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抄写汉字。一笔一画的抄写能帮助儿童对每个汉字的字形进行精细的视觉加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把不同的笔画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组合起来,规整而和谐地“搭建”在米字格里。这并不是低效的笨办法,相反,抄写无论对识字还是写字都是有效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在大脑中建立牢固的字形的表征,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书写汉字。

        汉字的结构复杂。根据空间关系来划分,汉字又可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由于汉字构成的视觉复杂性、汉字结构的空间多样性,掌握正字法技能对汉语儿童来说比较困难。研究也表明,正字法有关的缺陷是中文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与字音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形声字是现代常用汉字的主体,80.5%的字属于形声字。形声字包括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汉字形旁的表意性非常强,很多含有相同形旁的字在意义上都一致或有一定联系。比如,儿童学习了“海、洋、河”等字之后,会发现它们有相同的部首“氵”,而且都与水“有关”。当他们再学“湖、游泳、溪”这些字时,能够意识到新学的汉字也可能与“水”有关——这种对最小的语义单位的理解和认知,被称为“语素意识”。这种语素意识对儿童学习阅读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汉语中含有大量含有同形旁的汉字。在儿童认识的汉字达到一定的数量并能够自主阅读以后,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就变成了对词汇特别是一些书面词汇的理解。语素意识强的儿童更容易理解词汇的含义,不断扩大词汇量。因此,语素意识对汉语阅读学习来说比学习拼音文字更加重要。研究发现:语素意识与儿童的构词能力、词汇量和阅读理解都有密切关系,语素意识缺陷也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认知缺陷之一。

        除字形加工困难、书写困难、语素加工缺陷外,研究还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还存在命名速度问题。命名速度障碍可能反映了阅读障碍儿童在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正字法表征方面有一定困难,因而影响了把视觉符号转化为声音符号的速度。研究表明,命名速度还能够很好地预测阅读的流畅性。命名速度对拼音文字的阅读发展也很重要,命名速度缺陷也是拼音文字阅读障碍的主要缺陷之一。因而,命名速度缺陷可能是跨语言的阅读障碍共同的认知缺陷之一。

        综上所述,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多方面的认知缺陷,不同文字阅读障碍的机制既有跨语言的一致性,也有文字的特异性。就目前研究来看,汉语阅读障碍比拼音文字阅读障碍的机制更为复杂。

    3.阅读问题是大脑问题吗

        阅读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而脑是阅读学习与发展的生理基础。国际阅读障碍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指出:阅读障碍存在着特定的神经生理学缺陷。

        在20世纪末,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帮助下,科学家们得以以非侵入性且无伤害的方式探测大脑内部。它像一台精密的科学照相机,把大脑这个三维体的每层切面都完整而清晰地拍摄下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目前,得到科学研究反复验证、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研究结论是:拼音文字(如英语)的阅读障碍群体主要是左脑后部颞顶联合区域异常,表现在脑功能活动水平、脑结构以及该脑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上,这一异常可能影响他们的语音意识发展,从而阻碍了他们的阅读。

        而汉语阅读障碍群体则主要在左脑额中回(与上文提到的书写技能有关)区域以及大脑的腹侧通路(与上文提到的“语义加工”“视觉字形加工”有关)上存在特定问题。同时,用于整体性视觉特征加工的右脑枕部(即我们平躺后接触到枕头的脑区)出现异常,也有可能影响汉语阅读。这些都属于“脑工作模式异常”。这些工作模式的异常会使得阅读障碍者学习阅读的过程缓慢而吃力,因为他们不能使用绝大多数读者能够使用的高效省力的阅读神经通路。

        如何理解阅读障碍者的脑工作模式异常呢?首先,这再次表明阅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而不是孩子不努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结果。其次,脑是可塑的,适当适时的针对性训练可以帮助阅读障碍儿童克服阅读困难,找回阅读自信。比如,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增强拼音文字阅读障碍者原先激活较弱的左脑后部颞顶区域的活动水平,改善他们的阅读表现。最后,阅读障碍者异常的脑工作模式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让阅读障碍者学习阅读的道路充满荆棘;另一方面,很多在某些领域取得高成就的阅读障碍者却感谢它,认为是“不能走寻常路的学习过程”赋予了他们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克服阅读障碍的艰难过程则锻造了他们坚毅的品质。

    4.怎么帮助聪明的“笨小孩”

        阅读障碍是一个发展性障碍,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不仅能提高干预的成功率,预防阅读障碍持续到高年级,还会避免儿童出现与低学业成就有关的情绪、行为问题以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国外研究表明,要取得相同的效果,在高年级进行干预比在低年级进行干预投入的教学时间要多几倍(四年级2小时/幼儿园0.5小时)。

        阅读障碍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阅读障碍的评估、干预以及政策支持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而我国香港在这方面也先行一步,目前已经研发出了阅读障碍行为量表和诊断性测验,设计了幼儿园及中小学中文读写课程并开发了相应的教材,对教育行政人员和全港中小学中文教师都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另外,他们还采用三级应答干预模型来替代传统的方法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由于阅读障碍在我国内地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对阅读障碍的诊断和干预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公众对阅读障碍的了解更是非常有限。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阅读障碍的常识普及,出现了如《聪明的笨小孩: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和《走出迷宫》等科普读物,这使得公众对阅读障碍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但在阅读障碍的干预和诊断工具的研发方面还任重道远。

        如前所述,阅读障碍是一种源于脑神经发育异常的一种特殊学习障碍,阅读障碍儿童并不是不够聪明或学习不努力。相反,他们的智商正常甚至超常,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有特殊的天赋。在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干预的情况下,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这些“聪明的笨小孩”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刘丽、高悦,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和博士;康翠萍系博士,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