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学思践悟“红船精神”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李洁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4日 04版)

        【走笔囊谦——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一次南湖行,一生红船情。

        在光明日报社的帮扶组织下,青海省玉树州的56名党员干部,从海拔4000米的三江源地区,奔波3000多公里,抵达长江入海口的美丽嘉兴,在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学习感悟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本次培训从10月28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共计5天。培训方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了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内容,让学员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收获满满。

        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在“不忘初心 重走一大路”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员们在南湖边瞻仰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里驻足观看珍贵照片,在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虽然之前在报刊上多次学习、了解‘红船精神’,但通过重走一大路、聆听红船故事、感知‘信仰味道’,内心触动很大、感触很深。”囊谦县人大主任才旺尼玛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做好“红船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力争在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嘉善县的洪溪村,学员们发现,村两委班子通过组建篮球队、“辣妈宝贝”舞蹈队等20多支文艺队伍,消解了怨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让一个“问题村”蝶变为“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在海宁市的新仓村,学员们看到,村民们引进专业团队,把自家农房改造成为咖啡馆、民宿、餐厅,摸索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梁家墩模式”。

        “这些生动的实践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囊谦县政协主席旺尕尼玛说,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需要广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囊谦县政协将利用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改善农牧区乡村落后的面貌。

        在海宁皮革城党建中心,学员们发现,正是在富而乐道、创新乐成、安心乐业的系统化党建思想引领下,皮革业在海宁“无中生有”并引领全国走向世界;在杭州拱墅区,一个个小而美的“运河城市驿站”,搭建起了10分钟街巷党建圈,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坐标”。

        玉树州委组织部的扎西达哇将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他要把这些既接地气又务实的党建工作法带回州上去;囊谦县毛庄乡副乡长任诚保是个90后,他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视频、照片,要将这些资料与乡里的干部群众分享……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悟,通过外出学习跳出玉树看玉树,让我们获益匪浅。”率队学习的玉树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江海梅说,这次参与培训的学员覆盖州县乡三级党政干部,他们一定会把学习的成果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扶贫先扶志。从2018年开始,光明日报社每年安排两期、100名囊谦党员干部到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接受培训,让他们深刻理解“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真正让“红船精神”在青藏高原落地生根,成为助推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

        (本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李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