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在远方》:

    小人物铸就大时代

    作者:范志忠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3日 15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展播剧之一,《在远方》在国产电视剧中首次聚焦于快递行业,讲述了在民营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弄潮儿与追梦人的创业传奇经历。剧作在东方卫视播出后,收视稳居前列,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远方》的成功,在于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强化其动作背后的性格逻辑和思想逻辑,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则在于渲染乃至深化人物的情感浓度。

        剧作中男女主人公姚远和路晓欧,一个是出身卑微且高中尚未毕业,一个则是上海长大并已在名牌大学心理学就读的研究生。由于彼此身份和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按常理来说这两人注定不可能成为恋人,但剧作精心设计了姚远和路晓鸥跨越时空的“三次分离”,虽有分离却没有隔断彼此的情感,反而将他们相互的理解和爱恋一次次推向高潮。

        如果说路晓欧是被姚远的善良和抱负所打动,那么姚远对路晓欧的爱恋,则更多源自路晓欧对自己童年心理创伤的独特治疗与慰藉。在童年时期,姚远为了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早日回村,发电报给父母说自己生病了,不料父母在返乡途中意外遭遇车祸双双身亡,这也成为了姚远的梦魇。路晓欧以心理学的强势心理干预疗法治愈了姚远,让他终于可以回到故乡,祭奠生养他的父母,真正告别了过去,真正有勇气迎接创业历程的各种挑战,真正获得了新生。

        《在远方》生动细腻地展示了姚远和路晓欧爱情的心路历程。从治愈童年创伤到走进大学蹭课,从民营快递业家族式管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与路晓欧的每一次离别,对姚远来说,都意味着和自己过去的一次断舍离;而每一次重聚,又同样都意味着姚远新的生命历程。路晓欧对姚远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恋人,更是他在创业历程中告别过去、走向未来的催化剂。

        《在远方》的艺术成就,在于剧作在叙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创业史的同时,将人物故事与时代洪流融合兼顾,把个人的创业传奇,升华为时代的精神象征。当然,对于创作而言,这无疑充满了挑战。在编剧申捷看来,大事件难写的地方在于需要将无数小人物的感人故事融合起来,才能汇成时代的声音。

        《在远方》不仅在剧作文本中融入了诸如“非典事件”“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等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此同时,剧作的题材本身就串联起了对故事发生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该剧重点叙述的民营快递业和电商的“相爱相杀”对故事,恰恰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由于物流经济模式的巨大转型和改变,给人们日常生活状态和思想精神层面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中国快递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有7家上市公司,这是一个奇迹,而在奇迹的背后则是数百万快递员风里来雨里去的默默付出。正是这一群普通人,撑起了全世界最庞大、最复杂的物流系统,为中国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增砖添瓦。物流快递行业实际上打通了整个国家的血脉,让更多的机会变得平等。在传统的模式中,有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行业的壁垒客观上限制了更多人的创业梦想。而物流经济和电商模式,让商业模式扁平化,让每个人都可以自主经商,将自己拥有的充满个性特色的产品能够迅速传达到有需要的客户手中,于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创业之梦。

        在这个意义上,电视连续剧《在远方》既是姚远创业的个人传奇,更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中国人正在见证的大众传奇。这种传奇的精神内涵,恰恰就是我们伟大时代正在谱写的中国梦。

        (作者:范志忠,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