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金秋 庆丰收】
10月秋风起,正是稻花香。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循环农业万亩示范区内,7000亩优质水稻陆续迎来收割。以生态农业为底色,以乡贤文化树特色,以“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黄埭镇着力以冯梦龙村为核心,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现实样板,绘就千年“银黄埭”的美丽新画卷。
1300余亩的林果基地,让冯梦龙村这个3.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人气十足。276亩地产红心猕猴桃迎来丰收,亩产量约1200斤。5月樱桃,6月蓝莓,7月杨梅,8月翠玉梨,9、10月猕猴桃,11月冬枣……今年,该村各类水果有了统一品牌“挂枝儿”。
如今,一批年轻人带着现代化种植技术,回到了这片希望的田野。来自黄埭双桥农机合作联社的50名新型职业农民走到田间地头,为当地种粮户们送去从播种育秧、机耕机插到收割、烘干加工等农业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去年一年就扶持了141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正在收获的土地上,不仅有南粳46号、苏香粳100号、苏香粳3号等优质地产水稻品种,还有社会专业公司种植的新品种,为农户们改良种植品种打样。
“目前农民普遍种植的南粳46号,每斤售价在2.5元至3元,新引进的三优98品种,每斤售价10元至20元,10月中旬350亩新品种水稻上市。”黄埭城乡建设管理局城乡一体发展科科长胡全辉说。
为了改变农田小而散状况,实现规模化种植为农户增产,黄埭镇对2500亩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可省水30%至50%;同时,田块每块面积为5亩,通过提升平整度,可实现从育苗、插秧、无人机植保到收割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水稻产量将增加15%至25%。
今年8月,黄埭镇启动智慧农业提升工程,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重点打造“1+2+N”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农民只要在手机App上点一点,就能控制稻田中的喷淋系统进行自动浇水,该套系统还具备病虫害监测、气温监测、可视化监测、农产品原产地追溯等多种服务功能,预计今年年底该套App系统即将上线使用,农户将体验到“大数据+农业”带来的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种植。千年“银黄埭”正绘就一幅江南鱼米之乡的丰收新画卷。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