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民心所向生机所在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7日 03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9月26日下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项事业成就显著

        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短短几十年间,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张纪南介绍,1949年以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扩大了3.3倍,同期的人口数扩大1.6倍。社会保障方面,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1951年参加劳动保险职工人数269万人,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超过9.5亿人。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据王蒙徽介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同时,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马晓伟表示,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

    直面“看病难” 加大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70年来,民生事业不断发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

        “看病难”,是一个百姓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卫生工作长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晓伟表示,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区域、城乡、医院和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就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下一步,将通过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区域医疗机构资源、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盘活现有资源,来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推动病人分流;同时,通过开展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从根本上在医学教育和培养方面解决医生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教育公平也是关切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陈宝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向农村倾斜,目前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共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备标准这四个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全国99.8%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建立起从学前到研究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多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0亿人次,资助金额1.45万亿元。三是向少数民族倾斜,通过办理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累计招生93.57万人,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四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了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累积招生47.8万多人。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70年来,各项民生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制度与体系建设,为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宝生表示,经过70年不懈奋斗,形成了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看,目前已经建立起大中小学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了支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从那开始,连续7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元,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比,年均增长13.4%,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这些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黄树贤表示,70年来,民政部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济从临时性措施发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保障6000万左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从面向困难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年人,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已经全面建立。

        (本报记者 唐芊尔)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