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庆公告

    (第五号)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25日 09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栉风沐雨七十载,弦歌不辍奏华章。2019年9月25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迎来70周年华诞!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七十载筚路蓝缕,勇承国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其前身为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改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学校有力支撑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与当时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并称为党的三大干部学校。1984年9月,学校改制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成人高等院校,1992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光荣称号。2003年5月,学校改制升格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学校正式启动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共同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学校发展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七十载春华秋实,初心不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服务全总工作大局。学校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为神圣职责,着力打造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学校充分发挥在劳动领域学科高度集聚、高度相关的学术生态共生优势,打造“劳动+”“工会+”学科群,朝着“特精尖”行业特色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七十载立德守正,崇劳创新。自1992年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7年,先后有600多位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在这里研修深造。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给学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高度褒奖了劳动模范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肯定了学校劳模学历教育的育人成效。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积极推进“学回信精神、迎七十校庆、创特色一流”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导向,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四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在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庆聚力,薪火相传;回首往昔,展望未来。70周年校庆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全体师生校友汇聚光荣与梦想的盛事之典,更是凝聚发展力量、深化教育改革、谱写时代新篇的崭新起点。我们将在“劳动的名义”校庆主题的指引下,围绕“学术的校庆”“文化的校庆”“劳动的校庆”“师生校友的校庆”四条主线,重温发展历程,挖掘文化底蕴,彰显办学成就,弘扬劳动精神,增进校友厚谊,续写发展新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70周年校庆活动周时间定为2019年10月12日—18日。校庆周期间,学校将举办一系列学术论坛、历史陈展、文艺汇演。具体活动安排及更新,详见校庆专题网站(http://www.culr.edu.cn/70/)及学校官网、官微、官博。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界宾朋拨冗莅临,共商劳动精神之培养、共话劳动教育之发展、共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之华诞;热切期盼海内外校友重返母校,相聚玉渊潭边、增光路上,共襄盛典,绸缪事业,共展宏图!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校友专线:010-88561833

      电子邮箱:dzb@culr.edu.cn

      传 真:010-6841146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9年9月25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