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

    我国应急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作者:本报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10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各项应急管理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9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郑国光等介绍了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

    自然灾害损失降低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郑国光介绍说,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32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高温、洪涝、干旱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风险也越来越高。

        “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与32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会商研判和协同响应机制,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超强台风、严重洪涝灾害、重大堰塞湖、重大森林火灾、特大山体滑坡和严重地震灾害,成功实施了各类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动,把各种灾害和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孙华山告诉记者。

        随着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取得新成效。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均7200余人,逐步降至21世纪初的年均3000余人,2013年以来降至年均1400人,特别是2018年又进一步降至1000人以下。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应急管理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基本盘,紧抓不放、持续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势。

        据孙华山介绍,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从历史最高峰的2002年死亡近14万人,降至2018年的3.4万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6年实现“双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数从2001年最多时一年140起下降到2018年的19起。

        “目前,我国还处在事故的多发易发阶段,还是爬坡期、过坎期,尤其是一些新产业、新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隐患、新的风险,对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孙华山说。

        应急管理部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创造性地建立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持续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应急救援“全灾种”联合行动更加高效

        按照党中央改革部署,去年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由应急管理部领导管理。

        “我们一方面坚持预防为先,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方面在继续履行灭火救援职责的基础上,承担起各类灾害事故的应对处置任务。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都是我们现在救援的范围,成了主责主业。”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告诉记者。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实施跨区域应急救援同比增加了26.7%。”琼色介绍说,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应急管理部统一调动指挥,力量调派更加迅速,作战行动更加高效,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改革的成效。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为适应“全灾种”救援需要,全国分区域布点建设了27支地震、山岳、水域、空勤专业队,以及2个消防救援搜救犬培训基地。在各省组建了机动支队、抗洪抢险救援队,各地同步组建了246支工程机械救援队、2800余支各类专业队,在边境线组建了6支跨国境森林草原灭火队,在黑龙江和云南分别建设了南、北方空中救援基地,综合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