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进行时】
“现在区直部门和街道安排的工作是否有超出准入范围的?盖章用印事项是哪些部门需要的?”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河路街道新河社区,该区民政局局长郑李平一边询问一边记录。
三个月前,迎江区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相关法规,出台了“社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涉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事无准入不得进社区”。按照这个制度,社区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17项、职能部门准入社区的事务清单74项,共计91项,而在过去,社区承担的事项多达230项,减幅60.4%。
“不得擅自变更工作事项或扩大工作内容,不得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转嫁给社区,变相向基层‘甩锅’也要禁。”来自社区的区委委员李宝琴告诉记者,“这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
对于没有进入准入事项,但仍然需要社区协助的事,迎江区建立了“费随事转”机制,核发工作经费,进一步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期间,按照每个企业15元、每个个体工商户10元的标准,对社区进行补助,对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工作补助。
淮北市制定街道权力、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将街道原有的96项权责事项压减至66项,进一步厘清街道职责。梳理社区准入事项95项,明确社区不再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力戒向基层“甩锅”、加压。“以前几乎天天开会、检查,现在会少了、检查也少了,有时间‘入户’走访了。”提起减负后自己工作内容的变化,海宫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晋双有些兴奋。
淮北市出台容错纠错制度,组织纪检部门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有效激励了干部担当作为。在全省首推受处分人员暖心回访,让“掉队干部”赶上来。杜集区矿山集街道一名干部被问责,经过“暖心回访”后激动地说,“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心,让我卸下了思想包袱,现在干劲更足了,这真是暖心换初心、回访治心病”。
安徽省委要求,聚焦减量提质、减痕提效、减压提气,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松绑”,力争把2019年省委文件、全省性会议同比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对督查检查考核实行计划管理,省级层面较上年压减70%以上。省直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市县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50%以上。创新督查检查考核方式,省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调研,直接倾听群众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省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并从严掌握、能短则短;经批准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能合并的不单独召开,能连续召开或套开的相对集中安排……”记者从安徽省纪委监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徽制定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措施并开展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省省一级发文、开会数量分别下降34.9%、37.5%,督查检查考核同比减少86.7%,。
安徽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多种减负措施。阜南县从“刷白墙”事件中举一反三,在开会上变“上来开会”为“下去现场碰头会”,变“集中开会”为“下访指导”。在发文上一般性文件原则上变虚为实变繁为简,“捞干的”发个通知解决问题,基层负担大为减轻,干部作为大为转变。池州市要求机关单位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减少要求基层报送的数据材料,解决“多报、急报、重复报”的问题。在巢湖市,大力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瘦身”行动,由市督查和目标效能办统筹多部门“一站式”实施,精简率超过50%。
“检查和考核少了,时间和精力多了。负担减轻了,我们干事的精神头提起来了。”安庆市宜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振波说。
此外,安徽要求不简单把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的评价。在减量提质、减痕提效的同时,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查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今年以来已查处问题915个,处理1428人、处分545人。
(本报记者 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