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陈代荣:科研要“顶天”和“立地”并重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 04版)

        【爱国情 奋斗者】   

        8月20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中,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陈代荣教授阐述了他近年来关于氧化铝陶瓷纤维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其中的氧化铝陶瓷纤维部分研究成果近日也以6000万元和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达成了专利转让意向,签约在即。

        氧化铝陶瓷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化学侵蚀能力强等多重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新一代汽车、石油化工和冶金等多个领域。从2002年起,陈代荣教授的团队便开始对氧化铝陶瓷纤维进行技术攻关,历经17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重大突破,还建立了氧化铝陶瓷连续纤维的生产线,实现了成果转化。

        “氧化铝陶瓷纤维一直是我们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之前也有很多研发团队进行了探索,但都因研发技术难度大和短期内难以出成果而相继退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就应该沉下心来解决重大问题,特别是要以解决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问题为己任。”陈代荣说。

        1982年,刚刚16岁的陈代荣进入山东大学化学系,从那时起,他便和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陈代荣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此开启了长达30多年在化学与化工领域埋头科研和教书育人的道路。

        在此期间,除了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访学外,陈代荣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东大学度过,看文献、做项目,日复一日。“山大就像是我的家一样,一天三顿饭基本都在学校解决。”正因这种勤勉专一的科研精神,陈代荣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30多项。2010年,陈代荣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老师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但他每天早晨七点多便准时到校了,晚上要工作到七八点才会回家。他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还会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博士生郭铭瑞说,陈老师对待科研的态度非常严谨,对她们的要求也很严格,但这也让她受益良多。

        陈代荣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还成功组织申报和建立了“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是以无机新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除了在山东大学校内的研发实验室外,研究中心还在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建有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通过公司化运作吸引投资者进行就地转化,解决项目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做科研要理论和应用并重,不仅要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更要重视应用技术研究,让研究成果尽快形成技术应用,转化为生产力。”陈代荣认为,科研成果要想应用于生产,必须百分之百做好每一次实验,达到一个完全的可行度,技术才可能得到应用。这中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人便规避科技成果的应用,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相脱节。科研要么‘顶天’,要么‘立地’,这也是建设一流高校应该解决的问题。

        “山东如何能搞好新旧动能转换”“科研项目立项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作为山东省人大代表,陈代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持续关注着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他提出的不少议案都被山东省科技厅和济南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所采纳。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陈代荣说:“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拥有自主的技术,解决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