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专家观点

    作者:卜宪群 陈支平 常建华 王社教 朱万曙 王日根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5日 08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

        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中,地域文化研究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徽学研究就为徽州、为安徽的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徽学,徽学研究应当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自身的优势,凝聚省内省外、国内国外智慧,为安徽建设贡献出我们史学工作者的力量。

        总之,地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地域文化研究能增强对地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同时又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它有助于地域治理。中国有漫长的大一统国家治理历史经验,各地域也有不同的治理方式,寻找这些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推动地方发展。地域文化研究所揭示的地域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当然,对于地域文化也要批判地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照抄,而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

        中国唯一能够称得上地域学的只有徽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在我看来,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首先在于地域概念。大家也很承认客家学,但它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地域概念是地域学的前提。有了地域概念之后,这一地域还必须有一个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现象或经济现象。对于徽学来说,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有徽商,在此基础上,真正支撑徽学成功的是它的学术和文化。

        南开大学教授常建华:

        徽州地域特色确实非常鲜明,众所周知的新安文学、新安画派作为文化现象非常突出,但深入理解文化,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要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比较而言,这层意义似乎在徽州地域文化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徽州各类文献非常丰富,特别是民间文献,这些都构成了认识生活细节、认识人的行为的资料,其他地域很难做到这一点。除了把日常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以外,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方法,即从作为方法的日常生活史的角度来研究徽州文化。以人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来看其表现出的行为和活动,对于理解文化观念是非常有用的。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社教:

        在中国传统地域文化中,似乎还没有一例地方文化像徽州文化这样内容丰富,并成为体系。其原因固然有其自然地理环境和徽商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徽州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守正创新,所谓守正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所谓创新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地域文化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传统地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中国文明发展的丰富历程,利用传统文化遗存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还在于传统地域文化在强化地域认同方面的独特价值,传统地域文化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纽带和基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万曙:

        徽学的发展和大批徽州文书的发现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但必须强调的是,传统的集部文献仍然非常重要。我们习惯有新资料才有新学问,但不能只关注新资料而忘却已有的资料,否则我们的研究就很难全面。其实,徽州遗留下来的大批集部文献中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要比徽州文书多得多。

        徽学研究,需以徽州留存下来的大量的文书和典籍文献作为研究的依据和基础,进而认识整个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如果不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徽学,我们的徽学会越做越小,越做越萎缩,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学。如果成为一个地方学,徽学还会有生命力吗?徽学还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吗?所以,从对文献的使用来说,徽州的文书和徽州的典籍文献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更全面,才会少留遗憾。

        厦门大学教授王日根:

        徽州文化与徽学的兴盛是内外力量共同促成的结果。徽州文化有其比较典型的特点。第一,它特别具有组织性。徽州除了家族之外,还有会社和徽州会馆,这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特点。第二,它追求持续性。特别是走出去的徽商,不只是为了在当地赚钱,而是为当地的社会持续建设作出一些贡献。第三,文化味很重。徽州文化是主流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文化。因为它逐渐形成组织,努力构建秩序,并且特别注意发展文化,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引领文化潮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