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敦煌时指出,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因此,通过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从容应对,更好地融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当代文艺家的光荣使命。就音乐界而言,包括敦煌琵琶谱在内,远自7000多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骨笛、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直至汉魏乐府兴盛、各族乐舞交融、说唱戏曲崛起、地方乐种争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音乐这条洋洋大川,已经浩荡奔流了7000余年。这是我们历代先民的天才创造,是我们的老祖宗对于当代人一笔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馈赠。当代音乐家对传统文化必须怀有敬畏之心。面对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若认为那不过是一些破旧的老古董,形式简陋而落后,与当今之社会生活及审美时尚毫无关系,无视其中蕴藏的巨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否认传统文化对创造当代音乐艺术的基础性意义,那就未免浅薄轻狂了。这种态度,乃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败家子作风”。同坚决反对“败家子作风”一样,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坚决反对“守财奴作风”。传统文化对今天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为当代人的文化创造提供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东方人所独具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精神和胸怀,是新时代文化进军的出发基地,我们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鉴于此,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必须坚持以辩证思维,来处理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既不当“败家子”,也不当“守财奴”,而是在悉心保护的同时,以民族文化遗产为前进基地,从中汲取丰富养料,向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学习,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焕发新的光彩,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当代音乐家应有的贡献。
(作者:居其宏,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