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香港青年创业者:

    我为什么要在内地工作

    作者:本报报道组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04版)

        香港青年为什么来内地工作?“利用暑假时间,我在一家银行实习,感觉收获很大。”1998年出生的香港青年小余,暑假期间没有闲着,在广州南沙区的一家银行实习。

        相比于一些香港青年参加集会活动,这段时间,很多香港年轻人选择来到内地工作、实习。正如其中一位青年所言:“他们在街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香港青年在内地默默努力工作。”

        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赖家智,来到广州南沙创业近一年时间。他说:“去年9月,我们有10个香港青年乘坐广深港高铁,来南沙开公司创业,开了7家公司。没想到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手续都办完了,我感到很震撼。”

        南沙区位于广州的最南端,距香港38海里,乘船只需一个半小时便可直达。赖家智一周有一半时间在南沙工作,他创办的公司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记者见到赖家智时,他正在给南沙的小朋友和家长上课。一位年轻家长说:“以前我没见过类似课程,可以帮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太有意义了。”

        南沙外来人口多,不少家长照顾孩子的时间少,类似的安全教育课程需求大。如今,赖家智的公司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已逐步进入正轨。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我在香港看了展览,感觉内地的变化太大了。”这几年,他又来到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发现那里有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值得一起共事。

        他坦言,香港的年轻人面对着一些生活压力,但是不代表他们可以放弃进步,一味地去埋怨政府和社会。

        “对他们自己的发展没有好处,应该想想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考虑未来的发展。过去香港人生活也很苦,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赖家智认为,香港青年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辛苦,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应该与内地年轻人一样,更加努力工作。

        香港青年陈昶之在内地创业有10年,他看准创业的商机,为香港来内地和内地去香港的企业提供税务和咨询服务。

        相比于在香港创业,陈昶之谈到一个重要原因——创业的容错成本要更低,内地不仅鼓励年轻人创业,给予创业者很多优惠措施,而且“如果创业做错了,可以重新再来”。

        在内地创业的过程中,陈昶之发现,尽管内地年轻人也会有很多困难,比如生活成本比较高、工作很辛苦,但是内地的年轻人其实很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内地年轻人与前几代香港人很相似,都很乐观地在努力打拼,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他看来,香港青年需要了解历史,“其实,老一辈香港人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读书的机会不多、社会资源也比较紧缺,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香港繁荣了起来”。

        “香港年轻人一定要通过和平和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陈昶之认为。

        他直言:“我周围在内地创业的香港年轻人,也面对香港高房价的困惑,但是他们走出来创业,想办法解决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发展机会。年轻人不可能没有困难,一定要努力做事,克服困难。”

        95后香港青年黄伟憧也来到了广州南沙从事电商贸易创业,在他看来,香港一些青年存在着局限——对内地的发展缺乏了解。

        “我大二、大三分别在杭州和上海实习,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创业,看到了内地物流、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很多香港青年不了解这样的情况,这些行业都是发展的机会。”黄伟憧说,“不能只是埋怨社会,也要反思自己有没有抓住机会。”

        在南沙区创业,黄伟憧感受到了实打实的支持,找到了家的感觉,特别是南沙区团组织对创业者很照顾。

        “服务香港青年创业一定要接地气。”南沙团区委干部徐千秋说,当地已经聚焦港澳青年学业、就业、创业的现实需求,并配套“绿色通道”,比如在医保经办、商业保险理赔、共有产权住房申办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让港澳青年在南沙感受到“湾区温度”。

        徐千秋介绍,仅南沙团区委服务的青年创业项目,就有94个。当地在服务香港青年过程中形成一个共识:不光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南沙区制定的《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鼓励、支持和促进港澳青年学业、就业、创业扶持办法》,以广大“草根”基层一线的港澳青年和青创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港澳青年解决最关心最普遍最现实的需求,精准深度发力。

        (本报深圳8月20日电 本报报道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