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树立新范例

    作者:黄东和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2日 08版)

        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我来到深圳工作。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时刻,因为当时深圳人的热议话题是:“深圳,你是到来,还是离去?”

        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深圳因香港而开放、因香港而崛起,香港回归了,深圳的发展也就“见顶”了。于是,一些“聪明人”打点行囊,或者远赴海外,或者北上京城,或者投奔浦东,或者转移广州,再不济,回自己的省城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悲观派”。他们认为,香港就是深圳的天花板,深圳再高,也高不过香港去。

        我很赞同李光耀先生的一句话:“中国不能没有深圳。”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代表的是中国探索发展的道路,学习香港仅仅是第一步,更多的探索还在后面。所以,我愿意当深圳发展的“乐观派”。

        事实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台资大举进入珠三角东岸地区以来,深圳、东莞的产业格局就已经不是香港制造业的简单复制了。深圳将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该产业迭代更新、迅猛发展,助推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超越香港,领先亚洲。深圳的企业、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2018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兴和华为先后遭遇西方发达国家的超商业遏制。这表明深圳的国际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保护主义等不断抬头,让我们深入反思:美国负责研发、投资和消费,中国负责低成本生产,这种貌似“双赢”的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理吗?还能继续下去吗?

        我以为,这不是国际贸易中普普通通的讨价还价,也不是国际关系中无足轻重的磕磕碰碰,而是基于全新技术背景和全新利益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原来的垂直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已然不合时宜,原有的国际贸易机制、跨国公司体系、社会福利制度等都需要重新论证、重新调整。一直在先行先试道路上不断奔跑的深圳,应率先超越以往经济全球化的种种局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树立新范例。

        (作者:黄东和,系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创会会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圣禾、张胜、王斯敏、蒋新军、周梦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