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从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看共产党人的初心

    作者:本报记者 刘江伟 本报通讯员 周敏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7日 09版)

        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剧照 资料图片

        8月3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临近演出开始还有1小时,导演童晓阳在后台来回穿梭,为演出做最后准备。每次提起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童晓阳都会感叹:“我现在很忙,全国到处跑,但还是欣然答应排演这部戏,因为王德三的事迹太感人了,我想分享给观众。”

        王德三究竟何许人也?时间追溯到1922年。这年,在北京大学上学的王德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受中共北方区委委派,到陕北建立党组织,是陕北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1927年初,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他,受党指派回云南工作,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花灯剧《省委书记王德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讲起。

        剧场灯灭,大幕拉起,演员载歌载舞奔向舞台。这时的王德三刚参加完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返回云南。在群众的掩护下,他组织游击队员散发革命传单。一天,在地下交通站,王德三得知游击队副队长任林被苗寨扣押,立刻只身前去营救。在苗寨用五百大洋赎回任林后,王德三向头领陶大嫂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共同念起《苗夷三字经》:工农兵,不分夷汉一条心;一条心,土地革命世界新……

        《苗夷三字经》为何能引发陶大嫂共鸣?原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多,思想差异大,做好少数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但也困难重重。王德三在任中共云南临委书记期间,在省临委设置了少数民族问题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开设的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他主持制定的《少数民族问题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他于1927年写的《苗夷三字经》,是中国共产党首部民族工作文献。

        1930年4月,王德三当选为中共云南第一届省委书记。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时期,许多共产党员相继被捕牺牲。在敌人的血腥屠戮面前,王德三仍坚定地播撒革命火种,“拼着这傲逆的头颅,粉碎那束缚着人们的锁链”。

        风云惊变。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王德三不幸被捕。幽暗的灯光,漆黑的铁窗,舞台上一片冰冷萧瑟。王德三身着白色上衣,目光刚毅,铁锁链锁不住一身正气。面对敌人多番的威逼利诱,王德三毫不动摇,在狱中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万言《遗书》。“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

        没有等到1931年的新一年曙光,王德三在昆明英勇就义,当时只有33岁。舞台上,王德三怒对敌人的枪口,背后的幕布变得血红,犹如一面红旗,辉映着烈士血染的风采。

        “这不只是一部舞台剧,而是一次流动的党课。”演出结束后,童晓阳感慨地说,“这次跟祥云县彩云艺术团合作排演的王德三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时代的使命与初心。”

        “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顺山来。蜜蜂本为采花死,革命者为百花开。”激昂的民歌旋律在剧场久久回荡。中国革命烈士坚定不移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恰如夏花之绚烂、永恒。

        (本报记者 刘江伟 本报通讯员 周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