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需要相应前提条件

    作者:关厚笑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3日 02版)

        【光明时评】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7月份举行的有关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中国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居民消费价格方面,CPI同比上涨2.2%;从内部构成看,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涨幅较小,分别上涨1%、2%,而食品价格指数上涨4.7%,涨幅相对较大,其中鲜瓜果、鲜菜、畜肉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为16.1%、9.2%和6.6%。

        人们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是因为宏观经济运行与百姓的微观生活状况紧密相关,进而与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在全国政协举行的2019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刘世锦等9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发言,提出意见建议。刘世锦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在7月13日举行的“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新书发布会上所作的发言,引起媒体关注。

        在上述研讨会上,刘世锦建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即将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增加1倍,由约4亿人增加到8亿~9亿人,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才能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社会”。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均收入需保持一定增速;二是收入差距逐步收缩,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而实现这两个前提条件,“需要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其中一定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要提升效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有更强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由此,我们才能够释放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潜能”。

        由此看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的关键还是改革。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其群体增量部分的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说到底,“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实际上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要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动能。而举凡“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的发展”“低效率部门的改进”“着力提升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前沿性创新”“促进绿色发展”等6大新动能,无不意味着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由此而言,新动能是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结果,仍然是相应制度改进所释放的动能。这也就是说,没有体制改革和相应的政策调整,就不可能产生新动能。这也正如刘世锦所强调,新的增长动能对制度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半拉子市场经济是无法适应的”。“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也必定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是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前提性条件。消费结构升级,才能为经济需求增长带来常规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则意味着就业结构的改变和中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增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不断拓展空间。这些升级,关键在于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

        (作者:关厚笑,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