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风骨存世“莫文隋”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原型汤淳渊去世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10版)

        本报南通7月14日电(记者郑晋鸣)7月12日21时22分,南通大学退休教师、原南通工学院副院长、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的主要原型汤淳渊因病去世,享年83岁。在遗嘱中,汤淳渊对身后事留下这样的要求:不发讣告,不添“寿衣”,骨灰撒入长江,后事操办人员应在10人以内。

        汤淳渊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主要原型,早在1995年,他就以“莫文隋”为名,每月资助南通工学院贫困生石洪英,直至她完成大学学业。“莫文隋”谐音“莫问谁”,不断变更的通信地址、默默无闻的无偿资助,让这个神秘人物走进人们心里,一场寻访“莫文隋”的媒体接力在南通城拉开。

        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一座城,在寻访过程中,涌现出更多的“莫文隋”:资助困难学生的“卫英才”、帮助弃婴的“吴铭”……“好人文化”在南通引发了滚雪球效应,经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后,“莫文隋”的感人事迹传遍全国,“莫文隋”也因此成为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

        当“莫文隋”成为受人瞩目的新闻人物时,汤淳渊却坚持不接受媒体拍照、采访,他认为:“我做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别人有困难,我就去帮助他。”直到2008年,汤淳渊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才为大家所知晓。

        20多年来,即使在患上重度肌无力症,住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身体不能动弹、丧失语言能力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400元捐给莫文隋基金,表达了一位老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不舍与热爱。

        “你要问我是谁,请莫问我是谁,风雨中我是一把伞,干渴时我是一杯水……”一曲《莫问我是谁》曾唱遍了南通大街小巷。汤淳渊老人走了,“莫文隋”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江海大地,并已成为南通精神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如今,南通市江海志愿者由最初的34人,发展到150万多人,志愿项目超10万个,南通每6人中就有一个江海志愿者;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已发展为2.7万人,志愿服务时长在打卡器App上的统计记载为520918小时,名列全国第一。

        “如此谦逊、慈善的老知识分子去了,留下风骨存世,照亮通城梅雨季天空”“一个人温暖一片天,一个人树起一面旗”……在江海大地,人们以这样的文字去感念汤淳渊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汤淳渊所留下的“莫文隋”精神,已成为引领全国志愿服务的灯塔,将照亮更多来者的路。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