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6日 星期六

    如何守得住用得好这片碧海蓝天

    ——深圳大鹏新区改革探索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6日 12版)

        深圳大鹏新区举办海上龙舟赛。新华社发

        深圳大鹏新区航拍全景 资料图片

        【美丽中国万里行】

        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让深圳一跃成为“创新之城”,近年来更成为人们口中“好感度”“好评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这个昔日的小渔村缘何如此受欢迎?除了发达的经济和创新的氛围,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深圳越来越受到人才青睐的重要原因——2018年,深圳PM2.5浓度仅为26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15年来历史最佳,空气指数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全市绿化覆盖率45%,是不折不扣的“森林城市”;消除90%以上的黑臭水体,河海水质不断提升,滨海风光美丽宜人……

        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守护好碧海蓝天?所有这些成果背后,是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近年来,被誉为深圳生态文明“开路先锋”“生态特区”的大鹏新区通过建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新体制、新机制,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宝贵的经验。

    破立并举,坚守绿水青山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约占深圳市二分之一的海岸线和四分之一的海域面积,森林覆盖率超过76%,被称为深圳的“绿肺”和“生态基石”,碧海蓝天、阳光沙滩都是它宝贵的资源和为人熟知的“名片”。

        生态立区,是大鹏新区的初心和坚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和群众强烈的发展诉求,守护好大鹏半岛的绿水青山,其难度不亚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对于大鹏来说,首先做的,就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完善的措施守好生态环境,绝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

        西涌沙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山海相连、风光旖旎。2018年9月,受超强台风“山竹”影响,西涌景区内设施设备损毁严重,彻底暴露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规划层级不高、交通混乱、沙滩退化等,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更极大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场台风,尽管让当地经历了阵痛,也带来了转机。

        大鹏新区下定决心,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在近6个月的时间内,拆除西涌955栋不合理、有隐患的建(构)筑物,并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与国际理念接轨、与自然景观相融的精品旅游设施,努力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西涌,近年来,以高标准规划来保护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项目还有海岸线上以民宿旅游业为主、有着“深圳鼓浪屿”之称的较场尾、历史文化古城“大鹏所城”和玫瑰小镇等。

        一系列“破”除旧有障碍的举措背后,是“立”下新制度、机制的推动。据了解,大鹏新区在广东省率先实行海岸线管理“湾长制”,将133公里海岸带划分为8大段,细化为18个小段,科学合理地分段管理。

        “我们推出了全国首张根据实地采集数据而非统计数据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大鹏新区的湿地、景观水、饮用水、近海海域等10类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量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进行了核算。”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谢芳说。

        为了守护好环境,大鹏新区还建立了全面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对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体检”,将数据上传至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与综合执法、城管、城建、海洋、交警、水务、三防等部门共享,打破以往“信息孤岛”的弊端,形成更加科学、快速响应的生态保护网络。

        破立并举之下,且看闪亮的成绩单:2018年,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珊瑚群落覆盖率达50%;污水收集处理率由建区之初的不足10%大幅提升到97.3%,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三年半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近岸海域监测点国家一类水质达标率由50%提升到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始终在全省127个县级单元中排名第一。

    有舍有得,坚持绿色发展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自成立之初,深圳市即对大鹏新区作出不考核GDP的决定,然而,大鹏的GDP增速从2011年建区之初的3.6%一路提升至6%。

        绿色发展的路上,有“舍”才有“得”。位于大鹏新区东南部的南澳办事处,拥有绮丽的滨海风光、山海交融的空间特色和独特的本土渔村文化,但由于早期产业的无序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南澳原有的工业企业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对自然和人居环境、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影响。2016年,大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提出清理淘汰南澳落后产业,2018年10月,随着最后一家工业企业的搬离,南澳成为深圳市首个“无工业”的特色小镇。

        “目前,我们正深挖原有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整治工程,让滨海、野郊、生态保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打造为极具滨海风情特色的‘南海明珠’,以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的面目重现,实现可持续发展。”南澳办事处综合办副主任余荣说。

        瞄准生物产业这一环境友好、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鹏新区正在加紧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该项目的顺利推进,使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2018年,大鹏新区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团队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及生命健康领域项目20个;13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较建区之初增长了162.5%;2018年全区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33%。

        “以生物、生命健康和海洋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大鹏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局长段晓伟表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鹏已累积淘汰转型70%的低端企业,聚焦“生物、海洋、旅游”三大新兴产业,构建起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大鹏新区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53.02亿元,增长13.4%;以生物、海洋、新能源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地位不断增强,实现增加值201.37亿元,占GDP比重高达58.9%。

    久久为功,推进体制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打持久战’,为了长期守护好、利用好这一片海、这一份绿,大鹏新区选择用改革来破题,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制度建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爱民说。

        2015年,大鹏新区编制《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实施47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其中,16项亮点改革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出全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启动全省首个跨桥式动物保护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制定《关于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货币化生态补偿探索和实践领跑全国……

        一组数据反映了生态文明系统性改革的成效:2018年,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排名深圳市第一;近岸海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97.5%,接近国际一流生态城市标准;PM2.5年均浓度由36微克下降到22.4微克/立方米。

        如今的大鹏新区,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鹏居民最为骄傲的“标签”。学校环保教育、生态课堂进驻率100%,治污保洁任务完成率100%,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创建任务完成率100%,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达100%,25个社区全部建成省级宜居社区,民间珊瑚保育组织“潜爱大鹏”成为全国知名的海洋保护公益团体,打造大鹏半岛“全域自然学堂”。以蓝天、碧海为底色,这座城区正在绿色的大路上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