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星期四

    杭州拱墅首届大运河戏曲节:

    让老传统成为新潮流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杨谨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09版)

        中国传统戏曲还有市场吗?在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之际,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戏曲节给出了肯定而响亮的回答。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拱墅区成为“南腔北调汇聚地”,多位梅花奖得主与民间戏曲社团、戏曲爱好者同台演出;本土剧目与运河沿岸地方剧种联袂展演,以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融合传播为特色,通过主题为“千年一曲,戏‘运’流芳”的开幕式、“经典荟萃”大运河沿线剧种展演、“星光璀璨”戏曲名家会演、“运河有你·青春有戏”大运河网红戏曲大会、“致敬70周年”第十一届浙江戏剧论坛暨首届大运河戏曲节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线上线下持续掀起一股“戏曲文化热”,打造了影响深远的运河文化惠民大戏。

    传统戏曲遇见网红大会

        6月30日,作为首届大运河戏曲节的压轴大戏——“运河有你·青春有戏”大运河网红戏曲大会在拱墅区大运河畔精彩上演。本次大会通过戏曲与短视频、直播等潮流元素跨界碰撞,把“小梨园”拓展至“大网络”,将“老传统”打造成“新潮流”,受到广大戏迷特别是年轻朋友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

        在前期海选中,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千余名网友踊跃报名,183名选手晋级复赛,更有近百万网友线上投票,最终11名选手脱颖而出。决赛现场,分越剧专业组、业余组和京昆业余组开展比拼,最终决出大运河梨园网红五星奖、四星奖、三星奖。不仅参赛选手实力超群,评委阵容也堪称豪华,唐元才、林为林、赵志刚、吴凤花等戏曲表演艺术家坐镇,让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直呼过瘾。

        与比赛结果相比,通过网红大会的形式来传播戏曲文化,唤醒人们对戏曲的热情,显得更为意义深远。决赛舞台首先亮相的,是颇具人气的网红主播“宝藏女孩耳儿”,一曲《金玉良缘》情真意切。她表示,虽然自己不是专业演员,但从小跟着奶奶听越剧,戏曲的种子早在心中生根发芽,希望在以后做直播中让更多人感受戏曲、爱上戏曲。此外,大运河网红戏曲大会共对近30名选手给予认证,这些网红主播将持续为网友带来戏曲直播秀。

    戏曲文化融入时尚生活

        “开幕式上,足足有5位梅花奖得主登台献唱,大运河沿线剧种展演有河北梆子、吕剧、淮剧、锡剧、甬剧等,每周还有多场折子戏不容错过!”5月中旬,大运河戏曲节的活动预告一经发布,就刷爆了杭城戏迷圈。70多岁的杜阿姨对每场戏的时间都如数家珍,即使离拱墅有近两小时车程,她也一场不落。

        像杜阿姨这样的“铁杆戏迷”不在少数,到拱墅“打卡”听戏成为他们的生活新时尚。一个多月来,大大小小近20场演出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不仅现场爆满,线上直播更是人气爆棚,开幕式吸引50万网友在线观看,其他场次平均也有20万“粉丝”捧场。

        最好的保护传承,莫过于融入生活。在拱墅,戏曲文化的符号就像大运河的水汽灯影般弥漫开来,镶嵌到街头巷尾的文化墙上,点缀在文旅产品的设计里,渗透进历史街区和文化项目的建筑肌理。

    千里水路滋养戏曲运河

        “大运河沿线恰恰是中国戏曲剧种最丰富的一个地域,也是风格最丰富的地域。”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大运河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的滋养,也是文化的滋养。在“致敬70周年”第十一届浙江戏剧论坛暨首届大运河戏曲节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戏曲大家齐聚一堂,共话大运河与戏曲的渊源和发展。

        对此,作曲家谈声贤也有着深刻理解,他从小就生活在运河边,这些年创作过昆曲、京剧、越剧等许多大运河沿线戏曲剧种。在他看来,大运河是艺术灵感的源泉,此次他潜心为首届大运河戏曲节主题戏歌《好运运河来》谱曲,大气磅礴的旋律应和荡气回肠的歌词,让此曲在开幕式上广受赞誉。

        “一条大运河,半部戏曲史,拱墅抓到了关键处。”谈声贤为拱墅举办大运河戏曲节点赞,认为此举是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更好地满足群众戏曲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

        大运河奔流千里的水路,也是传唱千年的戏路。事实上,拱墅举办首届大运河戏曲节,既有历史底蕴,也有群众基础。拱宸桥边的戏园曾名角荟萃,盖叫天、周信芳等在此一唱成名。

        近年来,赵志刚等戏曲名人工作室相继落户拱墅,大运河剧院及众多小剧场建设热火朝天,民星大舞台、昆曲九剧场、昆曲国际会客厅等沿河而开,芳草越剧团、大关京剧社等30余支群众戏曲团队遍地开花,7所学校被授予“大运河戏曲文化传承基地”,公益戏曲培训每月进文化站、进校园、进社区,拱墅已成为运河沿线戏曲文化繁荣振兴的重要基地。

        首届大运河戏曲节暂告一段落,然而一场“永不落幕的大运河戏曲节”正在拱墅兴起。拱墅区委书记朱建明说:“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城区,拱墅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努力实现在拱墅像看到绿地一样看得到文化遗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到好戏连台,力争把大运河文化带拱墅段打造成展示中华文明名片的核心地带。”

        (本报通讯员 杨谨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