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之窗】
引言
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制度与我国大有不同。近来,美国高校招生舞弊案甚嚣尘上,这说明美国的高考招生制度虽然顶着“多元化”的名号,却远非一片净土。
1、“结果预期”的录取导向
前段时间,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招生舞弊案给持有“美国教育公平论”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案件反映出,一些人通过中间人行贿,谎称自己是“少数族裔”或骗取“帆船运动员”等奖项和教练认证,就用金钱轻松敲开了美国顶尖大学的门。
美国的高校录取制度到底如何?腾讯前副总裁、科技作家吴军早年曾留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美国高校录取制度非常熟悉,他向记者介绍了个中奥秘。
“和我国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没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吴军说,“美国的高校录取分为两类,一类是私立学校,一类是公立学校。”
“先说公立学校,即一些州立大学。它们的录取分为两块,一块是成绩,主要是看学生高中四年的综合成绩,以及GPA(绩点)排名。第二块是会看学生选学了哪些选修课。以加州大学为例,公立大学可以保障纳税人享受教育优先的权利,只要学生的高中成绩排名在前5%,加州大学就有义务录取这些学生。当然,这不能保证他们一定能进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进其他分校是一定没有问题的。”吴军告诉记者。
而私立大学的录取,相形之下就复杂得多了。“因为私立大学的录取导向是不同的,私立大学主要是结果预期的导向。”吴军说。结果预期,指的是大学会对学生未来成为哪类人员进行预判。“成为领袖和议员,需要演讲能力。而成为非营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工会领袖则需要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如果大学需要这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会在当年优先招录具有这类潜质的学生。”吴军进一步解释。
美国的高水平大学大多数是私立学校,“就这点来说,和我国的高招制度就有很大不同。因为在我国,高考是一个开放式的预期,学生成绩好,有创新思考的能力,无论他们未来会有怎样的选择,大学都会招收。而美国这类选拔大多有过强的主观因素,学生4年后的选择仅凭考官的印象就做出判断,无论其中规则如何细化,都显得不够科学。”吴军说。
2、五花八门的创意特长
由于招收学生的导向不同,美国对于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就不一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国高考存在对‘智育’过分依赖的问题。考什么教什么,对分数的依赖过高。这样做的好处是简洁、公平、客观,尤其是程序公平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是,这样做难免会有一些被忽略的地方,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就被湮没了。所以,我们着手改革,就是为了努力追求公平和科学。”刘海峰说。
而美国的“学霸”又是哪种人呢?吴军以哈佛大学为例,谈到了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美国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考量有19项标准,而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项,有四至五项甚至是与学习毫无关系。比如在校友面试环节,会给出学生未来可能性的评语。哈佛大学每年招收2000人左右,其中仅有7%左右的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其招生标准的维度太多,对于出身、族裔的照顾也太多,比如非洲裔的学生必须超过12%。”吴军说。
而对于一些特长生的招收,美国更是广开其门。“在国内,特长生可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但是在美国,特长生也许成绩及格就可以进入名校。比如,老虎伍兹以及韩国裔高尔夫选手魏圣美都是凭借体育特长就进入了斯坦福大学读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传统意义上的顶尖大学,除了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之外,其余几所高校按照成绩录取的比例都很少。他们每年招收的乐队指挥、运动员等占学生总比例的四分之一。这给美国学生和希望考上这些学校的学生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必须考虑自己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哪些可以打动考官的突出能力以及创意特长。”吴军告诉记者。
于是,一些充满温情的故事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显得很有用。“比如一位女学生,在童子军组织中义卖饼干,卖出了上万盒,收入3万多美元,后来还悉数捐给了慈善组织。她凭借这个故事,当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但是第二年,大批的仿效者可能就没有她这么好的运气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在柬埔寨做义工,回来的时候把所有的财物都留给当地的贫民……类似的是,这个故事在第一年管用,第二年就没意义了。”吴军说。
而选择的标准全部掌握在学校手中,“除了乐队指挥、高水平运动员等有唯一性和广为认可的奖项,其余的招生过程模棱两可的地方太多。”吴军说。
3、“大门”“旁门”和“后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专家这样形容美国的高校招生门槛,即同时存在“大门”“旁门”和“后门”三重门。“‘大门’指的是指标比较‘硬’的学霸,‘旁门’指的是通过捐款进入大学,价高者得。近年来这扇门水涨船高,曾有富豪出1000万美金也没有进入哈佛大学。这扇门不会关闭,因为私立大学40%的预算都来自捐赠。还有一扇门是‘后门’,‘后门’指的是买通运动队教练等有权力的工作人员,一些游泳、赛艇、排球等团体项目中,学校对相关的成绩与专业评判标准并不了解,因此教练的权力很大。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目前‘后门’越来越难走了。”吴军告诉记者。
“长久来看,美国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是有问题的。比如,为了争取某些团体的支持,而牺牲更具学习能力的生源。还有就是,太注重所谓的平衡,而不少有潜质的人的上升通道却因此湮没了。总的来说,美国的招生是向后看的,而我们是向前看的。”吴军总结道。
尽管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问题多,但也有专家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总体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招生自主权全归高校,校友优先录取,性别、种族、阶层等因素都对招生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适用于美国国情,如果用美国的方式来解决他国的问题,必然会水土不服。”刘海峰说。
“美国因为没有统一的高考进行刚性把关,因此分数并不是招生的唯一依据。特别是,其评价标准过于主观过于多元,如果照搬他国的话,则会令他国的考生陷入无序的竞争中。招生标准的弹性太大,也会让人际关系的干扰越来越多。”刘海峰告诉记者。
“我国也曾经开放过免考的保送生政策,后来发现种种问题,修正为保送生也需要参加考试。关于未来我国高考的改革方向,肯定要改变唯分数论的门槛。目前,我们的新高考改革,推行‘两依据一参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都纳入其中,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评价,综合录取’方式。”刘海峰说。
在这个招生火热的当下,不少人因为高考成绩的公布而陷入各自的悲喜之中。吴军30年前在清华附中就读,他所在的班级共有47人。30年过去了,校友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差别并不明显。“上好大学值得恭喜,相当于买到一张直飞的机票,但是开局不理想也不要担心。也许你只是买到了中转机票。只要肯努力,兜兜转转30年,总能到达目的地。”吴军最后说。
(本报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