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34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学问家

    作者:薛晴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8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这一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了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坚持把“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作为根本遵循,回答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时代课题。

    坚定理想追求,做有信仰的学问家

        信仰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问题,具体可表现为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信仰深刻而持久,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活动乃至立场。以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信仰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是指导做学问搞科研的强大思想武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向,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确立,为中国找到了一条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激荡、互促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多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大力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激发了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研究激情,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就能找准学术追求的立足点,勇攀思想高峰。

    厚植家国情怀,做有情怀的学问家

        情怀往往以认同、维护、热爱的形式贯穿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并与责任、情感相结合,形成一种恒久的精神动力。情怀标注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精神坐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视野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上,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守深沉的家国情怀,在为国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名师大家胸怀大爱、听党指挥,无怨无悔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上下求索、赤诚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以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献的精神风骨,凝聚起改革开放强大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具有爱国情怀、社会担当、高尚情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坚持问题导向,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不断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舞台上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经由历代知识分子涵养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必将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以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为己任,以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实践中。

    勇担时代重任,做有担当的学问家

        担当就是责任,有担当就是勇于接受责任并敢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格。有担当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直接表现为自觉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重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研究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把准时代脉搏,与时代同行,发时代先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深刻理解和认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是推动思想进程、引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有效应对世界变局和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国为民情怀,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深入观察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积极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伟大工程。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坚持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活力、发展能力、竞争实力,迫切需要立足中国实践、打开国际视野,从理论自觉、理论自信走向理论自强。实践发展永不停息,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聚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牢牢掌握理论创新主动权和话语权,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担当作为,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砥砺奋进、开拓创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以信仰之光照亮文化强国梦想,以情怀之重打造思想高地,以担当之实开创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激发起一代又一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创新活力,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薛晴,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